【别名】杂蘑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空柄假牛肝Boletinus cavipes (Opat.) Kalchbr.,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于夏秋两季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山西。 【性味】微咸、温。 【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可治腰腿疼痛,手...
【出处】《雷公炮炙论》 【拼音名】Guā Lóu Pí 【别名】栝楼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瓜壳(《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等的果皮。9~10月采收果实。对半切开,取出果肉和种子,将果皮洗净,先翻出里面晾晒,后晒外面。...
【来源】玄参科苦生叶Torenia vagans Roxb.,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牙痛,口腔炎,小儿疳积。用量3~5钱。 外治外伤感染,毒蛇咬伤,疮疖,睾丸肿大。鲜品捣烂敷患处。 中耳炎。捣汁滴耳。...
【拼音名】Kū Luó Bo 【别名】地骷髅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枯老根。采收种子时连根拔起,割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 【用法用量】0.3~1两。 【摘录】《...
【出处】《别录》 【拼音名】Guā Lóu Jīnɡ Yè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茎叶。 【性味】《纲目》:酸,寒,无毒。 【功能主治】《别录》:疗中热伤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各家论述】《本草正义》:瓜蒌茎叶治中热伤暑,以其清芬凉...
【出处】出自《国药的药理学》。 【拼音名】Kǔ Qié 【英文名】Fruit of Bitter Nightshade, Fruit of European Bittersweet 【别名】千年不烂心、天泡草、毛和尚草、蜀羊泉、排风藤、毛秀才、白毛藤、六甲草、毛藤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欧白英...
【出处】 出自《唐本草》。 1.《雷公炮炙论》:珂,要冬采得,色白腻看,并有白旋水文,匆令见火,立无用处。凡用以铜刀刮作末子细研,用重绢罗筛过后,研千余下用。 2.《唐本草》:阿,贝类也,大如鳆,皮黄黑而骨自,以为马饰。生南海。采无时。 3.《纲目...
【出处】《国药的药理学》 【拼音名】Kǔ Qié 【来源】为茄科植物千年不烂心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 千年不烂心(《植物名实图考》) 多年生蔓生草本或亚灌木,长约2.5米。幼茎具细毛或近无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4~9厘米,宽2~5厘...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本草图经》:栝楼,今所在有之。皮黄肉白,三、四月内生苗,引藤蔓,叶如甜瓜叶,作叉,有细毛。七月开花,似葫芦花,浅黄色。实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黄色。其实有正圆者,有锐而长者,功用皆同。 2.《纲目...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Kē 【别名】马珂、马珂螺(徐表《异物志》),珬(《通典》),马鹿贝(《动物学大辞典》)。 【来源】为蛤蜊科动物凹线蛤蜊的贝壳。一般在冬季及春季采捕。 【原形态】贝壳2片,坚厚,呈长椭圆形,长约40~58毫米,高度约为...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在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考生很容易出现考前综合征,主要表现...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心气虚心血不足的心悸,失眠等症。 配方:陈白醋1.5克,鸡蛋1个...
山枣 【别名】五眼果、山枣、人面子、山枣子 【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漆树科...
佛指甲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 【药材名】佛指...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
白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ehw.)Wolf干燥菌核的白色部分;或趁鲜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