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论述】 1.《纲目》:斑蝥,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葛氏云:凡用斑蝥,取其利小便,引药行气,以毒攻毒是矣。杨登甫云:瘰疬之毒,莫不有根,大抵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中出,或如粉片,或如血块,或如烂肉,皆其验也。但毒之行,小便必涩痛不可当,以木通、滑石、灯心辈导之。 2.《本草经疏》:斑蝥,近人肌肉则溃烂,毒可知矣。性能伤肌肉,蚀死肌,故主鼠瘘疽疮疥癣。辛寒能走散下泄,故主破石癃血积及堕胎也。甄权主瘰疬,通利水道,以其能追逐肠胃垢腻,复能破结走下窍也。斑蝥,性有大毒,能溃烂人肌肉,惟瘰疬、癫犬咬或可如法暂施,此物若煅之存性,犹能啮人肠胃,发泡溃烂致死,即前二证亦不若用米同炒,取气而勿用质为稳,余证必不可饵。 3.《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4.《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 5.《药性论》:治瘰疬,通利水道。 6.《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 7.《纲目》:治疝瘕,解疔毒、沙虱毒、轻粉毒。 【临床应用】 1.治疗风湿痛、神经痛等:用斑蝥贴敷穴位治疗四肢关节、腰背部的风湿痛(包括职业性良性关节炎、肌纤维炎、风湿性关节炎、因神经血管疾病或外伤而引起的关节疼痛等)及神经痛(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手术或外伤颜瘢痕区的反射性神经痛等)、传染性肝炎恢复期的肝区痛等,均有一定的近期疗效。据数百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0%以上。大多数患者经 1-3次治疗后,症状即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对急性风湿痛疗效显着。对增生性关节炎无明显效果,对有明显不可逆性的关节病变亦不适用。 用法:取斑蛰12.5g、雄黄2g;或斑蝥50g、雄黄5g共研细末,加蜂蜜适量,制成粒状备用。用时按针灸取穴原则选定穴位,然后职绿豆大小的圆粒,置于2平方厘米的胶布中央,贴于选定的穴位上。四肢躯干部位的穴位,一般在24小时后揭去。穴位的皮肤上可出现绿豆大小的微黄色透明小水泡,无明显疼痛,有时周围略痒。水泡通常在4-7日内结痂脱落。1次以敷贴 1-3个穴位为宜,多则不超过5个穴位,以便有可能交错地进行第2、3次治疗。一般隔3-6天治疗1次,3-5次为一疗程。每疗程后可休息2-4天。亦可将斑蝥去头足后研成细末,以少许置膏药中心,贴于疼痛关节处,24小时后揭去,局部即发生银杏大小之水泡,以消毒针尖刺破,挤出液体,敷料覆盖。斑蝥数贴于穴位上,起到一种微面积的化学性烧伤性刺激作用。这种刺激首先作用在皮肤的神经感受器上,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机理而达到止痛及治病的目的。 2.治疗颜面神经麻痹:取斑蝥粉0.2g,置于药油摊得较薄的膏药中心处,然后贴在病侧的太阳穴上(嘴歪向左侧贴在右侧,歪向右侧贴在左侧)。 1昼夜后局部发泡,刺破后揩干渗液(防止流入眼内及附近皮肤上),隔2-3日再贴,直至痊愈。局部发泡有感染时,待痊愈后再。治疗过程中忌饮酒。据近千例的观察,一般在用药后4-7日内口眼歪斜即渐减轻,10-14日可望痊愈。 3.治疗肝癌:从斑蝥中提取的斑蝥素,对普通型原发性肝癌前期有一定疗效,表现为治疗后癌块缩小,自觉症状改善,生存时间延长。但对黄疸、腹水型肝癌的疗效较差。据35例、15例、32例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74%、80%和72%。另有5例治疗后,1例临床治愈;2例病情一度好转,最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另2例病情明显改善。用法:内服斑蝥素片或胶囊(每片或每粒含斑蝥素1mg),每次1片(粒)。开始每日1次,待适应后可增加到2-3次,同时多饮绿茶解毒。并配合应用中草药,大部分病例加用小剂量化疗。此外,有用斑蝥原生药制成药片治疗肺癌、肝癌、乳房癌、宫颈癌,用斑蝥烧鸡蛋(鸡蛋叩一小孔,放人去头、足、翅的斑蝥1-3只,再用纸和泥糊好,置于火上烤熟,只吃鸡蛋,每天1只)治疗肝癌、胃癌,均获得一定疗效。服用斑蝥制剂后的副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和泌尿系统方面。如口腔、咽部粘膜充血、灼痛或溃疡,心窝部不适,甚或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尿频、尿痛,甚或血尿。有时可出现四肢、面部麻木,或心率减慢,或暂时性血压升高等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反应。一般反应轻者不一定停药,多饮绿茶或对症处理即可缓解;泌尿系统症状严重者,应该停药数天。个别病例服药后心电图提示心肌损害,所以在服药期间应注意心脏情况。<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

豫ICP备20003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