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纲目》 【拼音名】Zhānɡ Yú 【别名】章举(《韩昌黎集》),鱆、望潮(《闽中海错疏》),小八梢鱼、络蹄(《东医宝鉴》),蛸(《动物学大辞典》)。 【来源】为章鱼科动物真蛸的肉。 【原形态】 全体褐色,全长约可达80厘米。头部短小,眼发...
本品为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e Thunb.的根茎及叶柄基部。(英Japanese Flowering Fern Rhizome)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茎短块状。叶丛生,二型,幼时密被绒毛;营养叶三角状阔卵形,长30~50cm,宽25~40cm,顶部以下二回羽头,小...
【拼音名】Zǐ Shāo Huā 【别名】紫霄花、淡水海绵 【来源】淡水海绵科动物脆弱骨针淡水海绵Spongilla fragilis Lecidy或刻盘淡水海绵Ephydatia muelleri var. japonica (Hilgendorf),以干燥群体入药。9~12月间采收,晒干。 【性味】甘,温。 【功能主...
【拼音名】Zhānɡ Yú 【别名】长蛸 【来源】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蛸科长蛸Octopus variabilis (Sasaki);短蛸Octopus ochellatus(体型较小),以去内脏的全体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 【药理作用】短蛸含章鱼毒素(cephalatoxin),它对许多生理系统均有...
【拼音名】Zǐ Qí 【别名】紫萁贯众、高脚贯众、老虎台、老虎牙、水骨菜、黑背龙、见血长 【来源】紫萁科紫萁属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的根状茎和幼叶上的细毛(老虎台衣)。春秋采根状茎,洗净晒干;绵毛(老虎台衣)在幼叶初出时采集。 【性味】...
【出处】 出自《东北药植志》。 1.《东北药植志》:紫杉,叶有毒,假种皮味微甜可食,但食多则中毒。 2.《本草推陈》:紫杉,用皮易引起呕吐,用木部及叶则不吐。 【拼音名】Zǐ Shān 【来源】 药材基源:为红豆杉科植物东北红豆杉的枝和叶。 拉丁植物动物...
【出处】《救荒本草》 【拼音名】Nián Yú Xū 【别名】龙须菜(《救荒本草》),鲇鱼须草(王安卿《采药志》),金岗薛(《简易草药》),鲢鱼须(《湖北志》),倒钩刺(《中药志》),粘鱼须菝葜(《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华东菝葜的根...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Zhān Rén Huā Gēn 【来源】为豆科植物波叶山蚂蝗的根,秋季采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粘人花条。 【性味】 ①《贵州民间药物》:微温,有小毒。 ②《贵州草药》:涩,微温。 【功能主治】《贵州草药》:驱虫,补虚...
【拼音名】Zhà Měnɡ 【别名】蚂蚱、油蚂蚱、草蜢子 【来源】蚱蜢科昆虫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以干燥虫体入药。夏秋捕捉,开水烫死,晒干。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定惊,消积。用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小儿惊风,疳积。 【用法用量...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Nián Shān Yɑo 【别名】牛尾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粘狗苕、粘芋(《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粘山药的块根。秋、冬采收块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 粘山药,又名:近光薯蓣。 多年生缠绕...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在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考生很容易出现考前综合征,主要表现...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心气虚心血不足的心悸,失眠等症。 配方:陈白醋1.5克,鸡蛋1个...
山枣 【别名】五眼果、山枣、人面子、山枣子 【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漆树科...
佛指甲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 【药材名】佛指...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
白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ehw.)Wolf干燥菌核的白色部分;或趁鲜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