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小鼠ip60g/kg对自发活动有明显的影响(P<0.05)。Ip15g/kg或30g/kg可显着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睡眠率(P<0.05)。并有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对电惊厥有轻微的对抗趋势。30ml/kg剂量ig,可明显抑制(P<0.05)硝酸毛果芸香碱5mg/kg对唾液的分泌作用。 7.其它作用:7.1. 降压作用:半夏浸膏对离体哇心和兔心呈抑制作用。Iv对犬、猫和兔有短暂降压作用,具有快速耐受性。煎剂ig时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有轻度刺激作用。若持续给药,能引起功能抑制。 7.2.凝血作用:半夏蛋白也是一种植物凝集素,它与兔红血球有专一的血凝活力,浓度低至每1ml2μg仍有凝集作用。除免红细胞外,对羊、狗、猫、豚鼠、大鼠、小鼠和鸽的红细胞亦有凝集作用。但不凝集人、猴、猪和鸡、鸭、鹅、龟、蟾蜍、鳝的红细胞。半夏蛋白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只与甘露糖而不与葡萄糖结合的一种具有凝集素作用的蛋白质。除红细胞外半夏蛋白亦凝集其它细胞,对小鼠脾细胞、人肝癌细胞(QGY7703-3和7402)、艾氏腹水癌和腹水型肝癌细胞均能被半夏蛋白凝集,但它不凝集大鼠附睾和猪大网膜脂肪细胞,虽然它能和这两种细胞结合。提示半夏蛋白的细胞凝集作用不仅具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并存在细胞类别专一性。 7.3.促细胞分裂作用:半夏蛋白的促细胞分裂作用亦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 【毒性】 1.浸膏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3.142g/kg。家兔灌服0.5g/只/日,连服40日,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加;剂量加倍,多数兔有腹泻,半数兔于20日内死亡。小鼠口服各种制剂的混悬液,以死亡为指标,则生半夏毒性最大,次为漂半夏,再次为生姜浸半夏和蒸半夏,白矾半夏最小。前四种给鸽灌胃均能引起呕吐,喂给豚鼠能使其声音嘶哑或失声,白矾半夏则无此副作用。经白矾处理似能解除半夏的毒性。半夏催吐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加热可破坏。半夏水溶成分内加入醋酸铅后沉淀的物质中,含有引起蛙及小鼠骨胳肌痉挛的物质,用碱性醋酸铅生成的沉淀中,含有使蛙瞳孔散大的物质,滤液中则含有使蛙产生中枢性及箭毒样肌麻痹的物质。 2.毒性:半夏蛋白质皮下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175mg/kg。生半夏及漂、姜浸和蒸半夏混悬剂及生半夏煎剂无上述反应;对小鼠急性毒性以生半夏混悬剂毒性最大,漂、姜浸及蒸制毒性依次降低,矾浸及煎剂毒性最低,因此,半夏的止吐、镇咳成分可溶于热水,而刺激咽喉失音及呕吐等毒性成分难于溶于水,不能因蒸、漂或姜浸破坏,但可被矾浸解除其毒性。生半夏粉(混悬液)0.5g/kg灌胃,连续3天,可促进小鼠胃肠运动,抑制大鼠胃液PGE2的分泌,抑制胃蛋白质酶活性,对胃粘膜损伤较大,而姜矾半夏和姜煮半夏抑制小鼠胃肠运动,对大鼠胃液PGE2的含量及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说明两种姜制半夏的方法可消除生半夏对胃肠粘膜的损作用。生半夏、姜半夏、法半夏10g/kg腹腔注射,连续10天,对小鼠胚胎有毒性,并有致畸作用。 3.生半夏浸膏小鼠1次ip的LD50为325mg(生药)/kg。生半夏混悬液ig给药的LD50为42.7±1.27g/kg。制半夏混悬液(制半夏按中国药典1985年版方法)ig给药,每3小时l次,共5次。总剂量80g/kg,观察l周,对小鼠未见任何毒性反应。与同剂量的生半夏组比较,说明炮制用的白矾对生半夏有解毒作用。生半夏汤剂和制半夏汤剂ig给于小鼠,每次0.8ml/只,每隔3小时l次,连续给药5次。总剂量为100g/kg。观察1周,未见任何毒性反应,表明生半夏制成汤剂后比生半夏混悬液的毒性己大大降低。亚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试验:小鼠100只,均分5组。对照组ig常水。生半夏9g/kg(=1/5LD50)组:ig30%生半夏混悬液。生半夏4.5g/kg(-1/10LD50)组:igl5%生半夏混悬液。生半夏2.25g/kg(-1/20LD50:ig7.5%生半夏混悬液。制半夏9g/kg组:ig30%制半夏混悬液。每天给药1次,连续3周。结果:制半夏对小鼠体重无影响;而生半夏各组均有显着地抑制小鼠体重增长的作用,随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作用更为显着。制半夏组未见毒性反应,而生半夏各组均有死亡。肝、肾功能虽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肾指数(肾重/体重)显然地高于对照组。提示生半夏较长时间给药后引起肾脏代偿性的增大。生半夏长时间给药所引起的中毒靶器官主要是肝肠和肾脏。病理检查,各给药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的病理形态学的改变。<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