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御药院方》:法制半夏,清痰化饮,壮脾顺气。用大半夏汤洗七次,焙干再洗,如此七转,以浓米泔浸一日夜。每一两用白矾一两半,温水化浸五日,焙干。以铅白霜一钱,温水化,又浸七日,以浆水慢火内煮沸,焙干收之。每嚼一、二粒,姜汤送化下。红半夏,消风热,清痰涎,降气利咽。大半夏汤浸焙制如上法。每一两入龙脑五分,朱砂为衣染之。先铺灯草一重,约一指厚,排半夏于上,再以灯草盖一指厚,以炒豆焙之 【拼音名】Bàn Xià 【英文名】Pinellia Tuber, Tuber of Pinellia 【别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半夏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Arumternatum Thunb.] 采收和储藏:种子繁殖培育3年;珠芽繁殖培育在第2年,块茎繁殖春栽当年9月下旬至11月收获。挖取块茎,筛去泥土,按大、中、小分开,放筐内,于流水下用棍棒捣脱皮,也可用半夏脱皮机去皮,洗净,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半夏,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块茎球形,直径0.5-1.5cm。叶2-5,幼时单叶,2-3年后为三出复叶;叶柄长达20cm,近基部内侧和复叶基部生有珠芽;叶片卵圆形至窄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cm,两侧小叶轮小,光端锐尖,两面光滑,全线。花序辆与叶辆近等K或更K;佛焰苞卷合成弧曲形管状,绿色,上部内面常为深紫红色;肉德花序顶生;其雌花序轴与佛焰苞贴上,绿色,长6-7cm ;雄花序长2-6cm;附属器长鞭状。浆果卵圆形,绿白色。花期5-7月,果期8月。南方1年出苗2-3次,故9-10月间仍可见到花果。 生于山地、农田、溪边或林下。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湿润气候和荫蔽的环境,伯高温、干旱及强光照射,耐寒。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土壤粘重不宜种植。忌连作,可与果树、农作物问、套作。 栽培技术 半夏有四个品系:小技针叶型、大披针叶型。五出叶型和椭圆型。用快蔓、种片和珠芽繁殖。块茎繁殖:块茎繁殖培更快,当年就叶收获,一般多用此法。9月下旬将地下茎挖出,选横径0.5-11cm的块茎作种,栽种量1hm22250kg左右。秋栽或春栽,行株距为20cm×3cm。珠芽繁殖:在5-6月,选叶柄下成熟的珠穿进行繁殖,计为栽种,行林距为15cm×3cm。种子繁殖:夏秋季种子成熟时,随来随播,也可贮藏于湿沙中翌年春播。条播,行距15cm,开2cm深的沟,将种子撒于沟内,覆土。 田间管理 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长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除施足基肥外,还要及时进行追肥培土,5月下旬或6月上旬,将圈肥与尿素拌匀,沟施结合培土。如不留种,应摘去半夏的花序,可提高块茎产量。干旱注意浇水,雨季及时排水,防止积水,以防烂根。在无荫蔽的地方栽培,最好与其他作物间作,以防夏季烈日照射为害。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叶斑病,叮喷1:1:15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块茎腐烂病叶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射。虫害有红天峨,为害叶,可人工捕杀或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还有金针虫、蛴螬等为害。 【性状】 性状鉴别 块茎呈类球形,有的销偏斜,直径0.8-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的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香而刺喉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定者为佳。 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沙州社仁薄壁细胞会淀粉拉较少,渐次向内含淀粉植渐多,薄杜州沙小散有椭圆形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20-144μm。维管束纵横散列。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半圆形或钝多角形,直径4-30μm,脐点裂颖状、点状或星状;复粒以2-4粒为多见,偶有至8分粒的。<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