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1.《别录》。 2.陶弘景:白前,出近道。似细辛而大,色白易折。主气嗽方多用之。 3.《唐本草》:白前,叶似柳,或似芫花,苗高尺许,生洲渚沙碛之上。根白,长于细辛,味甘。俗以酒渍服,主上气。不生近道。今用蔓生者,味苦,非真也。 4.《开宝本草》:别本注云,(白前)二月、八月采根,暴干。根似牛膝、白薇。 5.《本草图经》:白前,今蜀中及淮、浙州郡皆有之。 【拼音名】Bái Qián 【英文名】Willowleaf Swallowwort Rhizome, Glaucescent Swallowwort Rhizome, Rhizome of Willowleaf Swallowwort, Rhizome of Glaucescent Swallowwort 【别名】石蓝、嗽药、柳叶白前、水杨柳、大鹤瓢、水柳、芫花叶白前、溪瓢羹、消结草、乌梗仔、蜜白前、炒白前、鹅管白前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nanchum stauntoni(Decne.) Schltr. Ex Levl.[pcntasacme stauntonii Deone]2.Cynanchum glaucescens(Decne.) Hand. Mazz.[pentasachme glaucescens Deone] 采收和储藏:栽后第2年秋后挖取全株,将根及根茎采下,洗净,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1.多年生直立半灌木,高0.5-1cm。根茎横生或斜生,空如鹅管状,系极发达,根多而细,呈须状,黄白色或略带红棕。茎圆柱形,表面灰绿色,有细棱。叶对生,具短柄;叶片纸质,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2cm,宽0.3-1.4cm,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全缘,中脉在叶背明显,侧脉约6对。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有3-8朵,小苞片多数;花萼5深裂,内面基部腺体不多;花冠辐状,5深裂,裂片线形,紫红色,内面具长柔毛;副花冠裂征盾状,肥厚,较花药为短;雄蕊5,与雌蕊合生成蕊柱,花药2室每室具一淡黄色下垂的花粉块;柱头微突,包在花药的薄膜内。蓇葖果单生,窄长披针形,长达9cm。种子披针形,黄棕色。先端具白色丝状绢毛。花期5-8月,果期9-10月。 2.芫花叶白前 本种与柳叶白前的区别点为:茎具2列柔毛。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略钝,状如芫花叶,长3-5cm,宽1-1.5cm,近于无柄。花较大,花冠黄白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柳叶白前生长于溪滩、江边砂碛处,以至半浸于水中。 2.芫花叶白前生长环境及分布与柳叶白前同。两者常群生一起。 资源分布:1.柳叶白前分布于江苏、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2.芫花叶白前分布与柳叶白前相同。 【栽培】 生物学物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忌干燥,适宜土层深厚肥沃的腐殖土壤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分根繁殖。种子繁殖:春季2月、3月播种育苗,4月底或5月初苗高15cm左右即可移栽。分根繁殖:宜在春季3月、4月进行,每株根茎应带有芽1-2个,穴栽,每穴1株,覆土压实。 田间管理 生长期应注意除草、浇水。苗高30cm左右,追肥1次。 【性状】 性状鉴别 (1)柳叶白前根茎圆柱形,有分枝,长4-14cm,直径2-4m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具细纵皱纹,节明显,节间长1.5-4cm,顶端有数个残茎;质脆易断,断面中空或有膜质髓。根纤细而弯曲,簇生于节处,长工3-10cm,直径不及1mm,多次分枝成毛须状,常盘结成团;质脆,断面白色。气微味苦。 (2)芫花叶白前 根茎较短小;表面灰绿色或淡黄色,节间长1-2cm;质较硬,折断面空腔较小。须根稍粗长,长5-15cm,直径约1mm,分枝较小;质脆,易折断。以根茎粗壮、须根长者为佳。 显微鉴别 (1)柳叶白前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侧壁增厚。下皮为1列较小的细胞。皮层有乳波士顿管。有时可见中柱鞘纤维继续排列成环,前有单个或成群的石细胞。维管束双韧型,木质部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均木化。髓多成空腔。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或草酸钙簇晶。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外侧壁增厚。皮层出不穷薄壁细胞含淀粉或草酸钙簇晶。内皮层氏明显。中柱鞘为1列薄壁细胞。韧皮部狭窄,木质部二原型。<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