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成份】 菌核含猪苓葡聚糖Ⅰ,甾类化合物:多孔菌甾酮(polyporusterone)A、B、C、D、E、F、G,4,6,8(14),22-麦角甾四烯-3-酮[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25-去氧罗汉松甾酮(25-deoxymakisterone)A,25-去氧-24(28)-去氢罗汉松甾酮[25-deoxy-24(28)-dehydro9makisterone]A,7,22-麦角二烯-3-酮(ergosta-7,22-dien-3-one),7,22-麦角甾二烯-3-醇(ergosta-7,22-dien-3-ol),5,7,22-麦角甾三烯-3-醇(ergosta-5,7,22-trien-3-ol),5α,8α-表二氧-6,22-麦角甾二烯-3-醇(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ol),还含α-羟基二十四碳酸(α-hydroxytetracosanoic acid)。 另有报道猪苓菌丝发酵滤液中多糖是由D-甘露糖(D-mannose)、D-半乳糖(D-galactose)、D-葡萄糖(D-glucose)组成,其摩尔比为20:4:1。 【药理作用】 1.利尿利用:猪苓煎剂,相当于生药0.25-0.5g/kg,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对不麻醉犬具有比较明显的利尿作用,并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可能是由于抑制了肾小管重吸收机能的结果。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2.1.免疫增强作用:苓多糖能显着增强小鼠T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以及B细胞对LPS的增殖反应。猪苓多糖对小鼠全脾细胞有明显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在12.5mg/(kg· 天)剂量下,猪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对SRBC的特异抗体分泌细胞数;能明显增强小鼠对异型脾细胞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及促进异型脾细胞激活细胞毒T细胞(CTL)对靶细胞的杀伤。CTL是机体免疫监视的重要效应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具有关键作用。 2.2.一种非T细胞性促有丝分裂素作用。 用正常小鼠脾细胞及胸腺细胞、裸鼠脾细胞及去除吸附性细胞后脾细胞培养,观察对不同浓度猪苓多糖的增殖反应。结果表明裸鼠脾细胞对猪苓多糖的反应与正常小鼠细胞无区别,即T细胞在此反应中不起作用;裸鼠脾细胞在去除吸附性细胞后,余下的细胞绝大多数是B细胞,但仍能对猪苓多糖发生明显的增殖反应,表明猪苓多糖具有B细胞促有丝分裂的作用。裸鼠脾细胞在去除吸附性细胞后对猪苓多糖的反应却明显减弱,说明吸附性细胞在裸鼠脾细胞对猪苓多糖的反应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揭示猪苓多糖可能是一种非T细胞性促有丝分裂素。但不具有血球凝集作用,不同于PHA和ConA等植物来源的促有丝分裂素。 2.3.对小鼠血液ANAE阳性淋巴细胞的影响:验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猪苓多糖2mg/0.2ml,连续7天。实验前、后取血涂片,用a-醋酸萘酯酶法,标记ANAE阳性T淋巴细胞,并测定百分率。结果表明,猪苓多糖对小鼠血液ANAE阳性T淋巴细胞总数无影响,对颗粒型阳性T淋巴细胞有减少,而对分散颗粒型阳性T淋巴细胞有显着增殖现象。 3.抗肿瘤作用:3.1.对荷肝癌H22小鼠肝脏糖代谢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猪苓多糖给于荷肝癌H22小鼠腹腔注射200mg/kg×2天,于第10天处死动物,取出腹水,用伊红法检测每鼠肿瘤细胞总数。结果其抑制率为39%。腹腔注射100-200mg/kg共5天,可使荷癌鼠肝糖原积累增加,糖原异生酶: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增强,但对正常鼠肝脏无此作用。400mg/kg可使荷癌鼠亢进的皮质功能恢复正常。提示猪苓多糖有适应原样作用,这可能是它抗肿瘤作用的一个药理学基础。 3.2.对荷肝癌H22小鼠肝糖原积累、糖异生和分解酶系的作用:肿瘤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节和基因重排是通过关键酶而进行,由于糖异生是机体保持稳态的重要机制。选择糖代谢途径小的几个关键酶的活性及其动态变化作为指标,观察对肿瘤有效的猪苓多糖是如何增加荷癌小鼠肝糖原的积累。以猪苓多糖每天腹腔注射400mg/kg共5天,能使葡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从217±35上升到267±12umolp/克蛋白质/小时,果糖-1,6-二磷酸酶(F1,6-Pase)活性从263±25上升到448±56umolp/克蛋白质/小时,如单次腹腔注射同一剂量,G-6-pase活性1.5小时就明显升高,12小时达高峰,24和48小时仍保持在较高水平,F-1,6-Pase在12和24小时才明显升高,而肝糖原要到24小时后才显着增加。但对糖原分解酶即磷酸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提示猪苓多糖给药后荷癌小鼠肝糖原积累是通过糖原异生酶活性的增高,加速糖异生使机体自稳状态改善而发挥作用。<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