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药资讯网-百草资讯网! www.baicaozixun.com百草资讯网APP

百草资讯-中药材-中药大全-中药偏方-中医中药房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医养生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首重养心

时间:2021-05-28 20:45来源:未知 作者:中药资讯 点击:
古人认为,人要健康长寿就应该;顺天应时,遵循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因此,《内经》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

 古人认为,人要健康长寿就应该;顺天应时,遵循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因此,《内经》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病。《内经》这段话,对夏季养生很有指导意义。

  进入夏季后,自然界的阳气已十分洪盛。一方面是天阳下逼,另一方面是地热上腾,这样的天地之气相交合,大大促进万物的蕃秀和华实。在夏三月中,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显得非常旺盛。这本是好事,但如忽略了夏季养生要领,就可能变成坏事!夏天里人的阳气虽足,却容易外泄;夏天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夏天人们出汗多,容易脱水;夏天太热,容易影响人的食欲;人们在夏天也容易因贪凉而染病

  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故有六月债,还得快之说。但有一种病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了这就是心病。也即《内经》所说的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病。但必须说明的是,这里说的心病,并非是指现代医学上的心血管病,而是指精神方面的有关神志、情志的病 (古书上所提及的心,实际上是相当于今天人们常说的精神) 。

  古代没有空调设备,因此到了夏天,酷热难当时,人的心情就特别烦躁;现代人到了夏天,虽有条件使用空调,但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也容易心神不安。更何况,空调并非万能用品,学会自我调节才是上策。

  那么,应怎样进行自我调节呢?《内经》说得好,应夜卧早起(稍晚一点睡觉,是为了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是为了顺应阳气的充盛。晚上睡眠不足可适当午睡),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切勿因厌恶长日而心情烦躁,滥发脾气),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要精神饱满,成就夏季应有的秀美,并充分宣泄),若所爱在外(就像你面对所爱的对象,情志应充分外露而不需内藏),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才是适应夏天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由此可见,夏季养生的关键是使人无怒,气旺可充分地、正常地宣泄,但不能乱。心情烦躁就是乱,就是逆,就会使神志受伤,如秋天生疟疾即由此而来(编者注:这是古人的说法,实际上患疟疾是被蚊子叮咬,感染疟原虫所致)。

  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到了夏天,一方面可通过饮食起居的调摄来保健,另一方面要注重调息静心,保持恬静、平和的心态。适当地晨练,适当地娱乐,适当地避暑休养,适当地男欢女爱总之,入夏之时,养心为上,养心为先。

  那么,夏季应该如何养心呢?

  静养心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如何才能做到心静?第一,心静必须清心寡欲。因为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还要善于调节心情,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第二,多闭目养神。有空就经常闭目养神,可帮助排除杂念。第三,多静坐。因为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会见效。每次可在阴凉处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采取听音乐、看书、钓鱼、打太极拳等入静。

  慢养心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慢养心要讲究不能累心。因为只有心跳慢下来,呼吸频率降低,心脏才能得到休息,方利夏季养生。

  低温养心夏天温度高易导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养生还要躲避高温。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夏天出汗多,而汗多易伤心之阴阳。不仅易导致心脑缺血,还易引起血液浓缩及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养心要减少活动强度、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劳作或活动。

  因夏天属阳,阳气主泄,所以该出汗时不能闭汗,开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温度不宜调得过低,以25摄氏度左右为宜。出汗过多时,可喝一点淡盐水缓解。

  食养心夏天宜多吃养心安神之品。如:茯苓、莲子、百合、小枣等。同时,还要多吃养阴生津之品,如:藕粉、银耳、西瓜、鸭肉等。不妨吃点苦, 如苦瓜、苦丁茶等。因为苦入心,可养阴清热除烦。

<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