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茅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夏、秋采收。 【出处】江西《草药手册》 【拼音名】 Bān Máo 【别名】大密(《岭南科学》),芭茅(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4米或更高。根茎粗壮,被鳞片...
穿破石为桑科植物构棘或柘树的根。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Chuān Pò Shí 【别名】柘根、川破石、地棉根、拉牛入石、柘藤根、黄蛇、山黄箕、铁篱根、黄龙脱皮、刺楮、山黄芪、野黄芪、九层皮、千层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构棘或柘...
壁虎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或其他几种壁虎的全体。 【出处】《纲目》 【拼音名】 Bì Hǔ 【别名】守宫、蝘蜒(《尔雅》),蠦缠(《方言》),蝎虎,壁宫(《唐本草》),辟宫子(《圣惠方》),地塘虫(《摘元方》),天龙(《饮片新参》),爬壁虎(《四川...
百蕊草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全草。春、夏采收,晒干。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 Bǎi Ruǐ Cǎo 【别名】百乳草(《本草图经》),地石榴(《贵州民间方药集》),小草(《全展选编·内科》)。 【来源】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全草。春、夏采收,晒干...
朝天罐为野牡丹科植物朝天罐的根或果枝。夏、秋采收。 【出处】《贵阳民间药草》 【拼音名】Cháo Tiān Guàn 【别名】张天刚(《植物名实图考》),七孔莲、朝天瓮子、张天罐、紫金钟、赤红莲、痢症草、罐子草(《江西中医》(9):67,1957),向天葫芦、...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开花时采收,去根,鲜用或晒干。 【出处】《江苏植药志》 【拼音名】 Bàn Zhī Lián 【别名】通经草、紫连草、并头草(《南京民间药草》),牙刷草(《江苏植药志》),小韩信草、水韩信(《广西药植图志》),小耳挖草(...
百两金为紫金牛科植物百两金的根及根茎。全年可采,以秋冬季较好,采后洗净鲜用或晒干。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 Bǎi Liǎnɡ Jīn 【别名】八爪龙、八爪金龙(《草木便方》),开喉剑、叶下藏珠、状元红(《天宝本草》),山豆根、铁雨...
鲳鱼为鲳科动物银鲳的肉。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Chānɡ Yú 【别名】鮀鱼(《临海异物志》),昌侯龟、昌鼠(《本草拾遗》),狗瞌睡鱼(《岭表录异》),鲳鳊(《医林纂要》),镜鱼、平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白昌(《中国动物图谱·鱼...
斑嘴鸭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药材名】斑嘴鸭 【拉丁名】Anaspoecilorhyncha (Forster )(原动物斑嘴鸭) 【科目来源】鸭科动物 【药用部位】斑嘴鸭的肉。 【性味归经】甘、咸,平。入脾、胃、肾、大肠四经。 【功效主治】补中益气。用于...
鸟不宿为五加科植物刺楸或楤木的茎枝。 【出处】汪连仕《采药书》 【拼音名】Niǎo Bú Sù 【别名】鸟不踏、刺根白皮(汪连仕《采药书》),鸟不停(《周益生家宝方》),老虎草、昏树(《纲目拾遗》)。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或楤木的茎枝。 【原形态】...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在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考生很容易出现考前综合征,主要表现...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心气虚心血不足的心悸,失眠等症。 配方:陈白醋1.5克,鸡蛋1个...
佛指甲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 【药材名】佛指...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
白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ehw.)Wolf干燥菌核的白色部分;或趁鲜切片。...
胡桃仁,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主腰痛脚弱;尿频;遗尿;阳痿;遗精;久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