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药资讯网-百草资讯网! www.baicaozixun.com百草资讯网APP

百草资讯-中药材-中药大全-中药偏方-中医中药房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药偏方 >
  • [妇科] 治上环后月经过多经验

    经验方:黄芪30克,熟地、党参、白芍、淮山、阿胶各15克,川断12克,白术10克,升麻炭、荆芥炭、甘草各6克。 加减:四肢发冷的阳虚患者,加炮姜炭5克,阴虚者加旱莲草15克,内热加地骨皮12克,黄芩炭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经时或经前1周服,治...

  • [妇科] 闭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发育正常的女子,一般在14岁左右出现月经初潮,若超过18岁月经初潮未至,或经行后非妊娠、哺乳、绝经期而停经3个月以上者,称闭经。现代医学称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中医认为闭经有虚实两种,虚者多为阴血不足,甚之枯竭,无血可下。实者多为...

  • [妇科] 经前期综合征 中医辨证分型治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育龄妇女在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西医治疗主要是纠正水钠潴留和控制神经症状,中医辨证分为以下三型: 心脾两虚型:症见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神疲...

  • [妇科] 经行嗜睡 分症状调理

    每个月女性都会有几天特殊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身体不舒服,很多女性会觉得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四肢无力,有的甚至不分昼夜,时时昏昏欲睡,明明起床没多久,可一会儿又犯困,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经行嗜睡。从中医角度看,经行嗜睡者主要表现为气血两虚、...

  • [妇科] 月经先期的中医治疗

    月经提前来7天以上叫月经先期,其原因多数是血热为主,也有肾气不固引起。一般可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1.肝郁血热:患者心情不顺、易怒,月经提前10天,大便结,小便黄,舌质淡红,脉弦。 治法:养血和营,疏肝健脾,清郁热。 处方:当归、白术、丹皮各9克...

  • [妇科] 中药偏方治倒经

    妇女到期月经不行,却每月鼻腔出血数日.古代中医称为倒经。此症比较少见,患者往往不能怀孕。现推荐一中药验方如下: 生地20克,白芍15克,当归尾10克,藏红花3克,川芎6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服前药汁内加入韭菜汁1杯为引。每月于鼻出血停止...

  • [妇科] 妇科月经病治方:茜草配乌贼骨

    乌贼骨与茜草配伍应用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二药配以雀卵、鲍鱼汁治疗血枯经闭,称四乌鲗骨一藘茹丸。乌鲗骨,即乌贼骨,又名海螵蛸。藘茹即今之茜草。 乌贼骨,《神衣本草经》记载:主女子赤白漏下,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癥瘕,无子。《大明本草》:疗...

  • [妇科] 摩擦“八髎”月经顺调

    病案举例:刘莉,一家大公司策划部的负责人,有名的白领丽人。丽人也有难言的苦衷,即近几年来,她不仅经常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心烦、乏力、食欲减退、便秘外,且常常月经不调,即每次月经来临小腹部便疼痛明显。 点评:看来,刘小姐的月经需要通一通了。...

  • [妇科] 花草冶月经不调二方

    1.玫瑰花6克,月季花10克,益母草10克,丹参10 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2.牡丹花(以红色单层瓣者为佳)10 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可治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梁超)...

  • [妇科] 辨证治疗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是妇科临床常见症和多发症,临床上多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性子宫肥大、急慢性盆腔炎等疾...

  • 首页
  • 上一页
  • 322
  • 323
  • 324
  • 325
  • 326
  • 327
  • 328
  • 329
  • 330
  • 331
  • 332
  • 下一页
  • 末页
  • 9239226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治疗咳嗽10方

    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

  • 佩兰叶治口臭方

    方一佩兰叶50克,水煎服或热水冲泡代茶饮。此方对因胃热引起的口臭、口苦久不能除者有...

  • 治牙痛 牙龈出血 磨牙方

    治牙龈出血方地骨皮150克,大黄炭90克,先加水1000毫升,浸泡2小时,加热至沸15 分钟...

  • 治疗牙痛含漱法三则

    含漱法是将药物含在口中,停留1-2分钟后吐出,一日数次,对治疗牙痛有明显疗效。含漱...

  • 治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用鸡血菜藤

    笔者于临床使用大剂量鸡血藤合加味牵正散,并施针灸疗法治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疗效显著...

  • 中(成)药治疗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春季最为好发的疾病之一,以5-15岁的儿童最为多见,极易在幼儿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