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昼夜温差大,饮食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腹泻,出现大便稀溏、带有脓血黏液等。临床表明,用二黄散敷脐治疗秋季腹泻效果良好。 取黄连、黄柏、肉桂各10克,研成细末,备用。每次取3克,用香油或白酒调成糊状,睡前填敷于肚脐,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次...
1.桃金娘全株3.25千克,车前草1.25千克,木香0.5千克,水煎,浓缩成500毫升,加入炒熟淀粉0.75千克,拌匀焙干,制成颗粒,压成药片(约 2000片),每片重约0.5克。成人每次服4片,每日3次,小儿酌减。2.土丁桂30克,勾儿茶30 克,南五味子根15克,白术1...
水泻,即腹泻,泻下稀水,如水下注。临床上称泻下女口水状,或水样便。案例1:高某,男, 43岁,干部。11月9日来诊。患者因吃生冷,2 天前出现腹泻,大便女口水状,每天2-4次,伴腹痛,口苦干,食欲不振,无肠鸣、发热、肛门灼热等症状,经服用氟哌酸、颠茄...
笔者近治一慢性腹泻患者,方中使用了被列为十八反禁忌的反药,患者服药后出现了较强的药物反应,后经辗转加减变通,继续使用反药控制了病情。恰好近日又读了贵报2011年7月29日载使用十八反,犯禁还是突破一文,颇多感触。 刘某某,男,63,农民,2011年4月2...
急性细菌性痢疾,属中医痢疾、滞下范畴,是因外感时行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道传染...
夏季外界暑湿较盛,所以泄泻的性质以湿热泄泻最为常见。湿热泄泻因湿热之邪侵袭胃肠,使升降传导失调,清浊不分而致泻。 患者常表现为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大便黄褐热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等。一旦患有湿热泄泻,患者宜多饮水,多吃如冬瓜、苦瓜等具有清热...
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气滞血瘀,肝脾失调。...
拉肚子时吃止泻药,这是人们最常规的做法,却不知道,这可能给健康埋下隐患。 首先,病因很多需对症选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饮食太凉刺激胃肠道、精神紧张时都可能拉肚子。长期服用抗菌药的人还可能因肠道菌群失调而腹泻。腹泻病因很多,如果没有搞清楚就吃...
肠易激综合征特点是肠道本身无器质性病变,但肠道功能失调,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黏液便,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肝郁脾虚导致的,肝郁则气机郁滞,脾虚则不能运化食物,造成腹泻。因此,治疗应以疏肝健脾为主,痛泻要方就是代表方...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徐经世老中医行医50余载,在治疗肝胆脾胃及各种疑难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他认为脾虚生湿和木盛乘土是脾胃病的两大基本病机,治疗应特别注重调护脾胃和疏理肝胆相结合。 徐经世2011年8月曾接诊一位50多岁的女患者,患者主...
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
方一佩兰叶50克,水煎服或热水冲泡代茶饮。此方对因胃热引起的口臭、口苦久不能除者有...
治牙龈出血方地骨皮150克,大黄炭90克,先加水1000毫升,浸泡2小时,加热至沸15 分钟...
含漱法是将药物含在口中,停留1-2分钟后吐出,一日数次,对治疗牙痛有明显疗效。含漱...
笔者于临床使用大剂量鸡血藤合加味牵正散,并施针灸疗法治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疗效显著...
流行性腮腺炎是春季最为好发的疾病之一,以5-15岁的儿童最为多见,极易在幼儿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