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腰痛“腰痛,按之疼痛加剧,俯仰不便,妨碍活动。”治宜“补肾气,强筋骨”,方用“自拟三胶补肾丸”,药用:鹿角胶30克,龟板胶30克,阿胶30克,巴戟天30克,骨碎补30克,川续断30克,山茱萸30克,党参45克,熟地黄45克,山药30克,麦冬30克,生龙骨45克,生牡蛎45克,三七9克,怀牛膝30克,老松香(炒去油)21克。共研及细末,炼蜜为丸,每丸4.5克,每日早、午、晚各服2丸,白开水送下。 烂疔“大腿以下及两脚发红肿,不能行走”,相当于中医之“皮痹”,皮肤红肿疼痛之症,治宜“解毒、清热、除湿”,方用“自拟十味解毒消肿汤”,药用:金银花9克,连翘9克,玄参9克,牛膝9克,木瓜9克,薏苡仁15克,白及9克,泽兰15克,阿胶9克,冬瓜子15克。水煎服,每日早、午、晚各服100毫升,连服3~5剂。“此方治腱鞘炎、急性关节炎,有良效”。 先治标后治本 柯与参治一痹证患者,腿关节疼痛三年余,痛有定处,时轻时重,曾在四川等医院服祛风利湿药多剂不效,又因生第二胎后感受风寒,病情加剧,周身关节疼痛,诊断为“风寒湿痹,邪留经络之证”。他制定的治疗原则是“初则疏风散寒,调和营卫;继则活血通瘀,宣通经络”,患者感受风寒致痹痛为标,邪留经络为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故柯氏先以疏风散寒方治标,后以身痛逐瘀汤治其本,服药10剂,“痛减大半”,又加赤芍、延胡索、益母草、制马钱子等进一步祛瘀止痛,加苍术炭、炒黄柏加强利湿功效,连服5剂,诸症悉平而获愈。 擅用身痛逐瘀汤 柯氏认为风湿痹证,以风寒侵骨,瘀血阻滞脉络为多见,往往服一般祛风利湿药不效,他根据西北地区特点和自己多年临床经验,采用“逐瘀”为主,“祛风湿”为辅的方法进行治疗,每获良效。他认为王清任《医林改错》中之“身痛逐瘀汤”专对此症而设,临证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灵活掌握,如背痛者加鹿角霜、补骨脂;腰痛者去五灵脂、香附,加川续断、苍术炭、黄柏、泽泻;肢体麻木沉重者加桂枝、熟地黄、龙骨、牡蛎;手足冰冷、血寒凝滞者加桂枝、熟附片。只要在实际运用中抓住关键,善于权变,自然可使“气血流畅,痹痛自愈”。 疏肝缓急止痛贯穿其中 柯氏治疗风湿病喜用芍药甘草汤,用其疏肝,缓急,止痛。还用到柴胡、陈皮、香附、木香、延胡索、老松香、木瓜等疏肝行气而止痛药物,以加强止痛效果。柯氏早已注意到肝气郁滞在痹证中的重要性,这与现代内科治疗过程中强调心理疏导贯穿其中不谋而合,值得学习。 此外柯氏治疗风湿病方药均剂量很小,最大剂量15克,最小剂量3克,大多为6~9克,一般要求水煎3次,早、午、晚各服1次,如果病久则服用丸药,缓缓收功。 <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