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简称“强脊炎”,是脊椎及其附属组织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可累及到眼、肺、心血管、肾脏等多个脏器。症状常以膝、髋、骶骼关节疼痛为始,逐渐蔓延,上至枕骨,下至足跟。因反复疼痛,可导致脊柱前后左右不能屈伸、转侧,重者畸形而致残。历代医家类似“强脊炎”症状的病名记载有“龟背风”、“竹节风”、“骨痹”、“尪痹”、“大偻”等,认为本病是以肾虚为先,寒邪深入骨髓,气血凝滞,脊柱失去温煦所致。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主任医师郭剑华根据强脊炎的病因病机,提出调治七联法,证之临床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夹脊温针灸 针刺选穴:主穴取大椎至骶椎两侧华佗夹脊穴,每次取穴均包括胸、腰、骶段穴位各2~3对,交替取穴。并随证配穴,口苦咽干配太溪、太冲;髂胫束紧张配风市、环跳;疼痛沿坐骨神经放射配承扶、殷门、委中;膝关节受累配内外膝眼、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骶髂关节疼痛明显配环跳、阴廉、阿是穴。 温针灸法:对所选的夹脊穴常规消毒,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呈75°进针,针尖偏向脊柱,进针1~1.5寸,行捻转补法,得气后接电针仪,采用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针柄上套上一分长艾条,点燃艾条行温针灸20~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温针灸治疗该病,具有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华佗夹脊穴,内夹督脉,外邻膀胱经,具有沟通两经的作用,故针灸可调节经络气血,促进背部气血的运行。现代医学研究,夹脊穴局部有相应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针灸夹脊穴可调节神经血管功能,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病灶炎症消退及正常组织再生,还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点按分推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医者采用滚、揉法放松腰背部肌肉后,以单手食、中二指从胸椎向骶椎方向点按两侧夹脊穴,反复做5~7遍;或以左、右手拇指相叠,从大椎至骶椎,按压一侧华佗夹脊穴5~7遍,两侧交替进行。施分推手法,医者站立患者头部,以两手大鱼际按压在脊柱两侧夹脊穴上,从上向下分推两侧竖脊肌,直到骶椎两旁,反复操作5~7遍,再将双手呈扇形向两侧背肋间、腰臀间分推,反复做5~7遍。最后用空掌从上向下轻轻叩击督脉1~3遍以结束手法。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手法治疗该病在于调整脊柱顺应性,通过手法刺激使肌肉伸展和肌肉松弛,痉挛得到松解。并能提高椎旁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消除炎症,改善和修复椎旁肌的功能,使脊柱两侧的肌力恢复平衡,肌肉维持较好的弹性和韧性。对加强脊柱的稳定性,延缓退变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此手法还能松解小关节及软组织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血流量,加强血液、淋巴回流,促使炎性渗出物、止痛物质吸收消除疼痛。还可调节神经体液系统,提高痛阈,达到止痛目的。 注意事项:施手法时,应让患者处于舒适体位,肢体放松。因辨证多属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手法运用应轻柔舒缓、柔中带刚、不强刺激,忌重手法及过度滥用扳法,以免伤及椎旁软组织及椎体其他附件。 督脉灸 施灸方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用75%酒精沿脊柱从大椎至骶尾椎常规消毒。以生姜汁涂抹在大椎到长强的督脉上,使用4个4孔单排温灸盒,在孔中插满燃烧的灸条,将灸盒均匀地排在督脉线上,随时调整灸温,施温和灸20~30分钟。 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脑、肾和督脉有关。病在脊柱属督脉,督脉起于胞中,行于脊里,上通于脑,并与肾相络,与六阳经相会,统帅一身阳气。强脊炎病位在肌腱与骨膜附着点,累及筋骨。肾主骨,肝主筋,筋骨之病乃肝肾之病。肾主精,肝主血,肝肾同源,精血互化,互为补充,这种相互为用的关系又受大脑的调控。强脊炎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肾与督脉阳气衰弱不能温煦腰脊,肝肾精血亏虚不能濡养筋骨,风寒湿诸邪乘虚侵袭腰部而致。<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