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生长受限是指孕37周后,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或低于同孕龄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中医称此病为“胎萎不长”,亦称“妊娠胎萎燥”、“胎弱症”或“胎不长”。 病因病机 胎居母腹,其生长发育依赖于母体气血津液的滋养。气血不足,胎失所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常见分型有: 肾气亏虚:禀赋不足,或孕后调养失宜,致肾精不足,胎失所养,而生长迟缓。 气血虚弱:素体气血不足;或孕后患疾,阴血亏虚;或孕后恶阻严重,气血化源不足,致气血虚弱,胎失所养,致胎萎不长。 阴虚内热: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阴;或孕后过服辛辣燥热及温补之品,以致邪热灼伤阴血,胎为邪热所伤又失阴血濡养,以致胎萎不长。 胞宫虚寒:素体阳气不足,或孕后过食寒凉生冷之品,戕伐阳气,或大病久病,损伤肾阳,寒自内生,致胞宫虚寒,胎失温养,致胎萎不长。 辨证论治 1.肾气亏虚 [证候]妊娠中晚期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孕妇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形寒肢冷,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方药]补肾益气,填精养胎。寿胎丸合温土毓麟汤。主要药物:菟丝子、桑寄生、川断、阿胶、人参、白术、山药、巴戟天、覆盆子、神曲。 若头晕耳鸣者,加潼蒺藜、五味子;腰腹冷甚者,加杜仲、鹿角胶、台乌药。 2.气血虚弱 [证候]妊娠4~5个月后腹形和宫体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母体瘦弱,面色白或萎黄,神疲懒言,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舌淡嫩,苔少,脉细弱。 [治法方药]益气养血,滋养胎元。胎元饮合寿胎丸。主要药物:人参、当归、白芍、熟地黄、炒杜仲、白术、陈皮、炙甘草。 若少气懒言,小腹空坠者,加黄芪、山药;若纳少便溏,加砂仁、扁豆;若血虚甚者,加山茱萸、枸杞、首乌。 3.阴虚内热 [证候]妊娠中晚期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孕妇颧赤唇红,手足心热,烦躁不安,口干喜饮;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方药]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保阴煎。主要药物: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药、续断、黄芩、黄柏、甘草。 若阴虚内热重者,加山茱萸、知母、麦冬;胸胁胀者,加栀子、郁金、合欢皮;阴精亏虚,肠燥便秘者,可酌加柏子仁、火麻仁、肉苁蓉。 4.胞宫虚寒 [证候]妊娠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孕妇形寒怕冷,腰腹冷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滑。 [治法方药]温肾扶阳,养血育胎。长胎白术散加减。主要药物:炙白术、川芎、川椒、干地黄、炒阿胶、黄芪、当归、牡蛎、茯苓、巴戟天、艾叶。 若肾阳虚,腰腹冷痛明显者可加杜仲、鹿角片。 中成药 1.龟鹿八珍丸: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肾虚精亏、气血不足者。 2.培坤丸:每次5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气血两虚之胎萎不长。 3.健母安胎丸:每次一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肾元虚亏、气血不足者。 4.孕妇清火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阴虚内热者。 经验方 三才大补丸 [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熟地黄、白芍、阿胶、艾叶、制香附、补骨脂、杜仲,常规用量。 [适应症]气血不足型胎儿生长受限。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适宜技术 1.饮食疗法 (1)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2克,生姜10克,羊肉250克,炖汤,加调味品服用。 (2)枸杞子牛肉汤:枸杞子30克,牛肉250克,小火煲汤,加调味品少许,常服。 (3)阿胶芝麻胡桃:芝麻150克,胡桃肉150克,炒熟而不焦;冰糖100克,加适量水烊开;阿胶250克,加水250克后浸泡一夜,隔水蒸烊,倒人冰糖和炒好的芝麻胡桃肉,置小火上搅匀浓缩,冷却后成膏。每天服3次,每次一匙。<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