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是一门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三种基本资源,即物质(材料)、能量(能源)和信息之一的信息。信息科学具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即以信息方法为核心而构成的信息科学方法论体系,它主要包括一个方法和两个准则:即信息方法和功能准则与整体准则。 所谓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做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信息方法的特点是信息概念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它完全撇开研究对象的具体结构和运动形态,把系统的目的性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过程,即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反馈过程。正是由于信息的正常流动,特别是反馈信息的存在,才能使系统按照预定目标实现控制。 所谓信息方法的功能准则,就是运用信息方法对复杂事物进行研究时,不需要对事物的具体结构加以解剖性的分析,而是对其信息流程加以综合性的考察,着眼于该系统在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的动态功能,从而获得有关事物整体的知识。 所谓信息方法的整体准则,就是信息方法不是割断系统联系,不是用孤立的、局部的、静止的方法研究事物,上不是用那种在剖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机械综合,而是直接从整体出发,用联系的、全面的、转化的观点去综合分析系统运动过程。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信息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医药学的诊断方法实际上主要是从人体功能变化的角度,强调有诸内形之与诸外,而不是关心人体实质结构的变化,并注重从整体的观点去诊断和治疗患者,关心患者整体机能的变化、关心患病的时间环境、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患者的影响,也就是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整体,并把人体周围的环境与人体共同看成是一个整体去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中医药学实际上是遵循了功能准则和整体准则。因而,信息科学的发展对人们(包括中医自身)进一步理解、认识和发展中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将有极大的帮助。 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中医药学的跨跃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概括地说,信息技术是指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信息技术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信息处理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它们大体上相当于人的思维器官、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效应器官。未来最重要的技术趋势,就是要求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技术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与通信技术、感测技术和控制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特征的智能信息环境系统,以有效地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 中医药学发展的阻力之一就是其诊疗手段的落后。几千年来,中医药学的临床诊断系统即四诊的系统,始终是依靠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进行诊断的。尽管四诊的方法有其合理、先进的一方面,能够收集人体功能及整体变化的信息,而中医药学也经过几千年的经验总结,获得了有关对人体这些信息变化进行干涉的规律性认识和知识,但由于人体的感觉器官受其灵敏度和辨识程度的限制,所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并且不能将所获得的信息定量化,只能给予定性的判断,这也是导致一个中医临床医生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够获得较多的临床经验的原因之一,从而阻碍了中医药学的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将感测技术用于中医药学的四诊可以获得更多地信息,并使这些信息的定量化表示成为可能,这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医药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同时由于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将经验转化为概念和知识的速度大大提高,这也将极大地缩短中医临床医生积累经验的过程,从而促进中医药学产生跨跃式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促进中药走向国际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始终困扰中药走向国际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中药的质量控制问题。由于中药源于天然,又是以复方的方式出现,对其化学物质基础及药物的体内作用机理都很难说清,因而其质量控制的难度很大,很难达到现代化的水平,也很难达到国外对其质量控制的要求。利用感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对中药材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对中药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控制,将促进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其早日实现与国际上的双向接轨。<中医中药坊,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