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固真汤用于小儿大病后,气血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人黄瘦,失治则变为骨蒸疳劳。黄耆固真汤--《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黄耆、人参、白术、甘草(炙)、当归、麦冬。 【功能主治】小儿大病后,气血尚弱,液溢自汗;或...
黄矾散用于急疳蚀齿龈,唇口坏烂肿痛。黄矾散--《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处方】黄矾15克,乌贼鱼骨7.5克,黄连7.5克(去须)。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聤耳,出脓水。 【用法用量】绵裹如枣核大,塞耳中,一日换三次。 【摘录】《太平圣...
黄白散用于去风干水。主治风毒流行,近谷道四畔时复生泡,痒而生痛。 黄白散--《回春》卷八 【处方】榆树根白皮(为细末)1两,黄丹2钱。 【制法】上药搅匀。 【功能主治】汤火伤。 【用法用量】牲畜火伤,照患处涂之;须臾流水出可治;不流水,是烧得太重,...
黄米丸用于水蛊。黄米丸--《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引《医学入门》 【处方】干丝瓜1棒,巴豆肉14粒,陈仓米如丝瓜之多少。 【制法】丝瓜去皮剪碎,和巴豆肉同炒,以巴豆色黄为度,去巴豆,又以陈仓米同炒米黄色,去瓜取米,为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
黄耆地骨皮散用于劳热羸瘦,四肢烦疼,心躁口干,不欲饮食。黄耆地骨皮散--《杏苑》卷八 【处方】黄耆1钱2分,地骨皮8分,柴胡8分,赤芍药8分,生地黄8分,麦门冬8分,当归8分,赤茯苓8分,黄芩8分,人参1钱,甘草(炙)5分。 【功能主治】劳热羸瘦,四肢烦疼...
黄白牛车散用于治妇人忧思伤脾,郁怒伤肝,脾土不运,肝血不藏,湿热随血气同下,以致带下色赤。黄白牛车散--《辨证录》卷十一 【处方】牛膝30克,车前子9克,黄柏6克,白芍30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忧思伤脾,郁怒伤肝,脾土不运,肝血不藏,湿热随血气同下...
黄粉散用于治阴囊上生疮,黄水流注,有妨行步。黄粉散--《普济方》卷三○一 【处方】五倍子、黄柏、滑石、轻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阴囊上生疮,黄水流注,有妨行步。 【用法用量】掺数次即愈。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
黄氏响声丸用于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用于急、慢喉{喑},风热外束,痰热内盛,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黄氏响声丸--《中国药典》 【处方】薄荷、浙贝...
黄粉膏用于治小儿头上恶疮。黄粉膏--《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处方】胡粉、黄连末各30克。水银1克,糯米22粒,赤小豆14粒(和黄连捣)。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头上恶疮。 【用法用量】先将水银于手掌中以唾研化后,即以麻油调药,与水银...
黄白茵陈汤用于感湿热又感风邪,厥逆下利,舌卷囊缩,背曲肩垂,项似拔,腰似折,手足俱冷,其腹胀大。黄白茵陈汤--《辨证录》卷七 【处方】白芍1两,茯苓1两,猪苓3钱,茵陈1钱,白术5钱,甘草1钱,黄连5分,半夏5分。 【功能主治】感湿热又感风邪,厥逆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