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Zǐ Wēi Huā 【别名】鹭鸶花、五里香、红薇花、百日红(《曲洧旧闻》),佛相花(《八闽通志》)、满堂红(涌小品》),怕痒花、猴刺脱(《群芳谱》),紫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痒痒花(《滇南本草》整理本),宝幡...
【拼音名】Zǐ Xuě Huā 【别名】紫花丹、谢三娘 【来源】蓝雪科紫雪花Plumbago indica L. (P. rosea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散瘀消肿,祛风杀虫。 风湿骨痛:根3~5钱,炖猪肉服...
【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拼音名】Zǐ Wēi Gēn 【英文名】Root of Common Crapemyrtle 【来源】 药材基源: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Zǐ Xiào Dōnɡ 【英文名】Violet Whistling thrush 【别名】鸣鸡、山呜鸡、乌精、箫声鸫、黑雀儿 【来源】 药材基源:为鶲科动物紫啸鸫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iophoneus caeruleus(Scopoli). 采收和...
【出处】《纲目》 【拼音名】Zǐ Hé Chē 【别名】胞衣(《梅师集验方》),混沌皮、混元丹(《本草蒙筌》),胎衣、混沌衣(《纲目》) 【来源】为健康人的胎盘。 【性状】干燥的胎盘为不规则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碟状,直径9~16厘米,厚薄不一。紫红色或棕红...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拼音名】Zǐ Wēi Gēn 【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薇花条。 【化学成份】根含谷甾醇和3,3′,4-三甲基并没食子酸。 【功能主治】 治痈肿疮毒,牙痛,痢疾。 【注意】孕妇忌服。 【...
【来源】唇形科紫香薷Elsholtzia longidentata Sunined.,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发汗清暑,消肿利尿,健胃止呕。主治暑热感冒,水肿腹痛。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Zǐ Hé Chē 【别名】胎盘、衣胞、胎衣 【来源】本品为健康人的干燥胎盘。将新鲜胎盘除去羊膜及脐带,反复冲洗至去净血液,蒸或置沸水中略煮后,干燥。 【性状】本品呈圆形或碟状椭圆形,直径9~15cm,厚薄不一。黄色或黄棕色,一面凹凸不平,有不...
【拼音名】Zǐ Wēi 【别名】搔痒树、紫荆皮[四川]、紫金标[江西] 【来源】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以根、树皮入药。夏秋采剥落的树皮,晒干;根随时可采。 【性味】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用于各种出...
【出处】出自《湖南药物志》 【拼音名】Zǐ Wēi Yè 【英文名】Commen Crapemyrtle Leaf 【来源】 药材基源: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rstroemia indeca 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原形态】落叶灌木...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在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考生很容易出现考前综合征,主要表现...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心气虚心血不足的心悸,失眠等症。 配方:陈白醋1.5克,鸡蛋1个...
山枣 【别名】五眼果、山枣、人面子、山枣子 【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漆树科...
佛指甲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 【药材名】佛指...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
白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ehw.)Wolf干燥菌核的白色部分;或趁鲜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