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Zhú Dù Chónɡ Zhù Mò 【英文名】frass by bamboo moth 【别名】竹蛀屑 【来源】 药材基源:为粉蠹科动物褐粉蠹的幼虫蚀害竹竿后的蛀屑。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tus brunneus Steph. 采收和储藏:捕捉竹蠹虫时,...
【出处】1.竹节参载于《科学的民间药草》,但早在清代《纲目拾遗》中即载有昭参,谓:浙产台温山中。出一种竹节三七,色白如僵蚕,每条上有凹痕如臼,云此种血症良药。2.并引《宦游笔记》云:人参三七以形圆而味甘如人参者为真,其长形者乃昭参水三七之属,...
【出处】浙江 【拼音名】Zhú Huánɡ 【来源】为肉座菌利真菌竹黄的子座。 【原形态】子座肉质,渐变为木栓质,粉红色,呈不规则瘤状,初期平滑,后龟裂,1.5~4x1~2.5厘米;子囊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直径480~580微米;子囊280~340x22~35微米;孢子...
【出处】《纲目》 【拼音名】Zhú Dù Chónɡ Zhù Mò 【别名】竹蛀屑(《圣惠方》)。 【来源】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幼虫蚀害竹秆后的蛀屑。 【功能主治】《纲门》:治聤耳出脓水,汤火伤疮。 【用法用量】外用:撒敷或调涂。 【附方】 ①治聤耳出脓:竹...
【拼音名】Zhú Jié Shēn 【英文名】RHIZOMA PANACIS JAPONICI 【别名】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七、蜈蚣七、峨三七、野三七、竹节人参、七叶子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及外皮,干燥...
【拼音名】Zhú Huánɡ 【别名】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 【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科竹黄属真菌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 Henn.,以子座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止咳。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
【出处】《纲目》 【拼音名】Zhú Dù Chónɡ 【来源】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的幼虫。 【原形态】 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毫米,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对,从眼前直出,分11节,末端呈棍棒状。口器适于咀咬,上唇突出,大顋端具2齿,小顋须呈长丝状。前...
【拼音名】Zhú Jié Cài 【别名】竹节草、竹蒿草 【来源】鸭拓草科鸭拓草属植物竹节草Commelina diffusa Burm. f. [C. nudiflora auct. non L.;C. chinensis Osbeck],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 【性味】淡,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
【出处】《纲目》 【拼音名】Zhú Huánɡ 【别名】天竺黄、竹膏(《开宝本草》),天竹黄(《本草衍义》),竹糖(《伪药条辨》)。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冬季采收,砍...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竹蠹,生诸竹中,状如小蚕,老则羽化为硬翅之蛾。 【拼音名】Zhú Dù Chónɡ 【英文名】bamboo moth 【别名】竹子虫 【来源】 药材基源:为粉蠹科动物褐粉蠹的幼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tus brunneus Steph. 采收和储藏:...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在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考生很容易出现考前综合征,主要表现...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心气虚心血不足的心悸,失眠等症。 配方:陈白醋1.5克,鸡蛋1个...
山枣 【别名】五眼果、山枣、人面子、山枣子 【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漆树科...
佛指甲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 【药材名】佛指...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
白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ehw.)Wolf干燥菌核的白色部分;或趁鲜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