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Shí Zǎo 【别名】石豆、岩豆(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金枣、石米(《陕西中草药》),独叶岩珠、鸭舌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兰科植物石豆兰的全草。夏、秋采收,除去泥土及杂质,阴干。 【...
【出处】 石蟹始载于《日华子》。 1.《开宝本草》曰:石蟹生南海。又云是寻常蟹尔,年月深久,水沫相着,因化成石,每遇海潮即飘出。又一般入洞穴年深者亦然。2.《本草图经》曰:今岭南近海州郡皆有之。体质石也,而都与蟹相似。以上本草之记载,清楚地指...
【拼音名】Shí Yuán Qiàn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厚叶冷水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sinocrassifolia C.J.Chen[Pilea crassifolia Hance;P.peploides Hook.et Atn.var.cava-leriei Levl.]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概述: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或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 (Bak.) Ching.的叶。四季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根,晒干或阴干。生用。 别名:石皮、金星草、石兰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苦、微寒。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利水通淋,凉血止血。用于小...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Shí Xiè 【别名】蟹化石(《药材学》)。 【来源】为古生代节肢动物石蟹及其他近缘动物的化石。全年均可采收,捞起后,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产于台湾、四川及南洋群岛等地。 【性状】全形似蟹,但多残缺不全,通常为...
【出处】石血始载于《新修本草》络石条下,云:此物生阴湿处,冬夏常青,实黑而圆,其茎蔓延绕树石侧。若在石间者,叶细厚而圆短……俗名耐冬,南山人谓之石血。《本草拾遗》谓:……若呼石血为络石,殊误尔。石血叶尖,一头赤。所述形态,其原植物与今夹竹...
【出处】 出自1.《别录》:石韦,生华阴山谷石上。二月采叶,阴干。 2.《本草图经》:石韦,今晋、绛、滁、海、福州、江宁府皆有之。丛生石上,叶如柳,背有毛,而斑点如皮,故以名。二月、七月采叶,阴干用。石韦一名石皮。而福州自有一种石皮,三月有花,...
【拼音名】Shí Xiè 【别名】石螃蟹 【来源】节肢动物弓蟹科石蟹Macreophtalmus Latreilli Edw.或Telphusa sp.及其他近缘动物的化石。全年可采,洗净晾干。 【性味】咸,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去翳明目。用于目赤,角膜云翳,尿路感染,白带。 【用法...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Shuǐ àn Bǎn 【英文名】Herb of Floatingleaf Pondweed 【来源】 药材基源:为眼子菜科植物浮叶眼子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amogeton natans L. 采收和储藏:8-10月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
【出处】《本经》 【拼音名】Shí Wéi 【别名】石樜(《本经》),石皮(《别录》),石苇(《滇南本草》),金星草、石兰(《纲目》),生扯拢(《分类草药性》),虹霓剑草、石剑、潭剑(《福建民间草药》),金汤匙、石背柳(《中药材手册》)。 【来源...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在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考生很容易出现考前综合征,主要表现...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心气虚心血不足的心悸,失眠等症。 配方:陈白醋1.5克,鸡蛋1个...
山枣 【别名】五眼果、山枣、人面子、山枣子 【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漆树科...
佛指甲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 【药材名】佛指...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
白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ehw.)Wolf干燥菌核的白色部分;或趁鲜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