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Bái Yào Zǐ 【别名】白药(《药性论》),白药根(《本草图经》)。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金线吊乌龟的块根。秋季采挖,洗净泥土,切片晒干。 【原形态】 金线吊乌龟(《植物名实图考》),又名:盘花地不容、头花千金藤、山乌龟、金线吊葫芦、铁秤铊、金丝吊蛤蟆、金丝吊鳖、白虾蟆、青藤、细三角藤。 多年生缠绕性落叶藤本,全株平滑无毛,具椭圆形块根。老茎下部木质化,小枝纤弱,具纵直而扭旋的细沟纹。叶互生,纸质,三角状近圆形,长5~9厘米,宽与长相等或较宽,先端钝圆,具小突尖,全缘或微呈波状,基部近于截切或微向内凹,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白色,掌状脉5~9条;叶柄盾状着生,长5~11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腋生;雄花序为头状聚伞花序,扁圆形,有花18~20朵;花淡绿色,基部具苞片1枚;雄花具花萼4~6片,匙形,花瓣3~5片,近圆形,直径约0.5毫米,有时具短爪;雄蕊6,花丝愈合成柱状体,花药合生成圆盘状;雌花花萼3~5片,花瓣3~5片,形状与雄花同,子房上位,柱头3~5裂。核果球形,成熟后紫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山坡、路旁或溪边、林缘。分布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台湾、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产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西等地。 【性状】完整的干燥块根,呈椭圆形或扁圆形;表面暗褐色,外表皱缩。商品多已切成片状,横切片径4~8厘米,厚1~2厘米;切面白色,粉质,较粗糙,有环形轮纹,有时见有偏心性车轮状木心;质脆,气微,味淡而微苦。以干燥、片大、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化学成份】 金线吊乌龟含生物碱1.79~1.88%。根含金线吊乌龟碱,异汉防己碱轮环藤宁碱、小檗胺、高阿莫灵碱、金线帛乌龟胺、金线吊乌龟醇灵碱、木防己碱、汉防己碱、奎宁、罂粟碱、可待因、吗啡、小檗碱。 果实含类胡萝卜素番茄烃,还合脂肪酸,其中液体脂酸约73.8%(大部分是油酸);固体脂酸约26.2%(含棕榈酸)。此外,水溶性部分有酪氨酸和甘油。 黄山药的根含薯蓣皂甙等甾体皂甙,总皂甙水解后生成薯蓣皂甙元等。全株含薯蓣皂甙元2.3%。 【炮制】用水浸泡,捞出,焖透,切片,晒干。 【性味】 苦辛,凉。 ①《药性论》:味苦。 ②《唐本草》:味辛,温,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冷。 ④《饮片新参》:苦,温,微辛。 【归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肾三经。 ②《本草经疏》:入肺、胃。 【功能主治】 清热消痰,凉血解毒,止痛。治咽痛喉痹,咳嗽,吐血,衄血,金创出血,热毒痈肿,瘰疬。 ①《药性论》:治喉中塞热,噎痹不通,胸中隘塞,咽中常痛,肿胀。 ②《唐本草》:主金疮生肌。 ③《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治渴并吐血、喉闭,消肿毒。 ④《开宝本草》:解野葛、生金、巴豆药毒。刀斧折伤,能止血痛,干末敷之。 ⑤《纲目》:散血,降火,消痰,解毒。 ⑥《植物名实图考》:患齿痛者,切其根贴龈上。兼能补肾养阴。 ⑦《饮片新参》:消肿毒喉痹,散瘀血,治伤痛。 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水,清热,化痰。治风湿疼痛,腰肌劳损,肾炎水肿,胃痛,肺结核,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⑨《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解毒,通经活络。 ⑩《中药鉴别手册》:清热解毒,止痛。治急性肝炎,恶性疟疾,急性阑尾炎,急性菌痢,毒蛇咬伤,急性胃肠炎,腹痛及其它炎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注意】 ①《本草经疏》:凡病虽有血热吐衄等证,若脾胃素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②《饮片新参》:阴虚内热者忌用。<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