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救荒本草》。 【拼音名】Bái Qū Cài 【英文名】Greater Celandine Herb, Herb of Greater Celandine 【别名】地黄连、牛金花、土黄连、八步紧、断肠草、山西瓜、雄黄草、山黄连、假黄连、小野人血草、黄汤子、胡黄连、小黄连。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lidonium majus L.[C.majus L.var.grandiflorum DC.] 采收和储藏:盛花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贮放于通风干燥处。亦可鲜用。 【原形态】 白屈菜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含橘黄色乳汁。主根粗壮,圆锥形,土黄色或暗褐色,密生须根。茎直立,多分枝,有白粉,具白色细长柔毛。叶互生,一至二回奇数羽状分裂;基生叶长10-15cm,裂片5-8对,裂片先端钝,边缘具不整齐缺刻;茎生叶长5-10cm,裂片2-4对,边缘具不整齐缺刻,上面近无毛,褐色,下面疏生柔毛,脉上更明显,绿白色。花数朵,排列成伞形聚伞花序,花梗长短不一;苞片小,卵形,长约1.5mm;萼片2枚,椭圆形,淡绿色,疏生柔毛,早落;花瓣4枚,卵圆形或长卵状倒卵形,黄色,长0.8-1.6cm,宽0.7-1.4cm,两面光滑,雄蕊多数,分离;雌蕊细圆柱形,花柱短,柱头头状,2浅裂,密生乳头状突起。蒴果长角形,长2-4.5cm,直径约2mm,直立,灰绿色,成熟时由下向上2瓣。种子多数细小,卵球形,褐色,有光泽。 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湿润地、水沟边、绿林草地或草丛中、住宅附近。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江苏、江西、四川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和壤土上。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春、夏、秋季均可播种,按行距100cm开浅沟,播种时将种子与倍量细沙混拌均匀,条播,覆土5cm,轻轻镇压,浇水。春播、秋播者15d左右出苗,苗出齐后,过密处应间拔,株距25-30cm,并清除杂草。 病虫害防治 生长期间有棉红蜘蛛为害茎叶。发生期可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或20%双甲眯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锥状,密生须根。茎圆柱形,中空;表面黄绿色,有白粉;质轻易折断。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叶片完整者羽状分裂,裂片先端钝,边缘具不整齐的缺刻,上面黄绿色,下面灰绿色,具白色柔毛,尤以叶脉为多。花瓣4片,卵圆形,黄色,常已脱落。蒴果细圆柱形,有众多细小、黑色具光泽的卵形种子。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裂片先端叶缘细胞壁呈乳头状突起。上下表面疏生多细胞非腺毛,以下面叶脉处较多而且长。非腺毛3-13个细胞,长150-1500μm。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波状角质层。皮层外侧有2列含叶绿体的下皮细胞,其下3-4列细胞壁稍厚。维管束约10个,环状排列。韧皮部散有细小的乳汁管,其外侧有韧皮纤维;木质部由导管及木薄壁细胞组成。髓大,多中空。 理化鉴别 (l)取本品粉末5g,氨水碱化,氯仿20ml浸泡过夜,滤过。氯仿液分为2份,一份留作薄层点样,另一份挥去氛仿,以1%盐酸2ml溶解,放入试管中,滴加改良碘化钦钾试液,溶液立即产生红棕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薄层色谱 ①取(l)项氛仿浸取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白屈菜碱、四氢黄连碱、白屈菜红碱、血根碱加氯仿制成对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点于同一碱性硅胶G薄层板上,用乙烷一氯访一甲醇(6:3:0.3)展开,取出晾干,紫外光灯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处,显相同颜色的斑点。②取(l)项氯仿浸提过的药渣,充分挥去溶剂后,再以甲醇浸泡过夜,滤过后,浓缩作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品小檗碱、黄连碱加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点于同一碱性硅胶G薄层板上,用氯仿-甲醇(9:9)为展开剂,氨蒸气饱和,展距10cm,取出晾干。紫外光灯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处,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