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肿瘤听抑制作用,含12%苏子油的食物给以N-甲基-N-亚硝基脲诱癌的大鼠喂饲,在35星期时观察到结肠癌发生率显着才下降。在10星期时,粪便中肿瘤促进剂胆汁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结肠内去氧胆酸诱导的结肠粘膜乌氨酸脱羟酶活性(促瘤标志)显着降低。可见苏子油的作用是降低结肠粘膜对肿瘤促进剂的敏感性。含5.0%苏子油的食物给大鼠自断奶起喂至7周龄,可显着抑制静注腹水瘤细胞的肺转移,减少肺表面的转移灶数。苏子油还能明显抑制化学制癌剂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或皮下移植瘤株所致乳腺癌的发生率,减少肿瘤重量和体积、延长肿瘤出现的时间;对结肠癌和肾脏肿瘤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A-LNA等n-3系脂肪酸抑瘤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多认为与n-3系脂肪酸竞争性抑n-6系脂肪酸的作用,降低体内二烯前列腺素水平有关。 3.抗血栓作用,3周龄雄性大鼠给予含10%苏子油的食物5-6星期,血小板磷脂二十碳五烯酸(EPA)/花生四烯酸7.5-10μ/ml时,苏子油组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全或无现象油定)显着低于红花油组,但在较高浓度(15-20μg/ml)(比浊法测定)时,两组无显着才性差别。提示在胶原蛋白阈浓度以下评估血小板聚集作用较重要。苏子油组大鼠血小板释放5-羟郄胺也显着才降低。 4.其他作用,以富含苏子油和红花油的饲料分别连续喂饲两代大鼠,与红花油组相比,苏子油组大鼠多形核白细胞释放的白三烯LTB4最降低27%,过敏慢反应物质活性下降59%,而LTB5的量显着才提高,LTB总量有所提高。此外,苏子油对过繁反应的中间体(血小板凝集活化因子)有抑制作用,所以认为苏子油对过敏反应及炎症有抑制效果。 含5%苏子油的食物给易发脑中风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喂饲与红花油组比较,雄性大鼠平均生存时间延长17%,雌性大鼠延长15%。两种食物组雌性大鼠生存时间均比雄性大鼠延长40%。苏子油组大鼠收缩压比正常食物和红花油组均显着降低,血小板聚休也下降。 【性味】辛;温;无毒 【归经】肺;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下气;消痰;润肺;宽肠。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注意】久虚咳嗽,脾虚便滑者不宜。 【各家论述】 1.《别录》: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体’一作‘髓’)。 2.《食疗本草》:生食,止渴润肺。 3.《滇南本草》:开胃健脾。同陈皮化痰疏风。 4.《饮片新参》:平肺气,止逆。治咳喘,通肠府。 【摘录】《中华本草》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