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1.《本经》。 2.《别录》:白僵蚕,生颖川平泽,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湿,湿有毒不可用。 3.陶弘景: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即暴燥,都不坏。今见小白色,似有盐度者为好。 【拼音名】Bái Jiānɡ Cán 【英文名】White silkworm 【别名】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 【来源】 药材基源: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auveria bassiana(Bals.) Vaillant. 采收和储藏:过去收集的僵蚕,均为自然病死者。近年来进行人工接种培养,方法是:在蚕4次蜕皮后,将白僵菌用温水或冷水调成菌液,用喷雾器均匀地喷到蚕体上,以蚕体见湿为度。接种后15-20min第14次给桑,以后每隔5-6h给桑1次。饲养室的温度以24-26℃,湿度90%为宜.避免通风.接种后,蚕陆续发病死亡.要及时拣出,另行摊放,保持同样温主,待其充分发僵变白后,置于通风处风干或弱光下晒干。 【原形态】家蚕蛾,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体长1.6-2.3cm。翅展3.9-4.3cm。体翅黄白色至灰白色。前翅外缘顶角后方向内凹切,各横线色稍暗,不甚明显,端线与翅脉灰褐色,后翅较前翅色淡,边缘有鳞毛稍长。雌蛾腹部肥硕,末端钝圆;雄蛾腹部狭窄,末端稍尖。幼虫即家蚕,体色灰白至白色,胸部第2、第3节稍见膨大,有皱纹。腹部第8节背面有一尾角。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 资源分布:分布很广。 【栽培】 用白僵病菌孢子接种在家蚕皮肤上,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使孢子发芽,侵入蚕体,因而发病毙僵,形成僵蚕。 1.准备工作:接种前4-6天,将蚕房、蚕具清洁消毒,用2%浓度的福尔马林,加温至24℃以上,按每平方尺喷15ml,密闭24小时;亦可用0.2%赛力散、0.5%或1%石灰浆的混合剂,每平方尺喷洒25ml。 2.接种:当蚕大眠(四眠)后,五龄响食前,取僵蚕洗液,或人工培养的白僵菌,调成均匀的浮悬液(天冷用温水,水温不超过32℃,天热用冷水),用单管式喷雾器,均匀地喷射到蚕体上,以蚕体见湿为度。下菌多少是生产僵蚕的一个关键。所以菌种数量应根据气候条件和饲育品种而定,广东增城地区每1mm(3)菌液中含8-10万个孢子左右,江苏无锡地区,一般1mm(3)菌液中含5-6万个孢子为宜。 3.管理:接种时,饲育室要保湿保温,以干燥差0-1℃为标准,室温以25℃左右为宜。接种后15-20分钟第1次给桑,以后每隔5-6小时给1次,做到良桑饱食。温度和湿度是发僵率高低的关键之一,天热要降温,湿度不足要补湿,蚕僵死后应及时拾出,另窝摊放,保持温度和湿度,让其充分发僵。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显粉性,中间有亮棕色中亮黑色,习称胶口镜面,内有线腺环4个,呈亮圈状。气微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灰棕色或灰褐色。①菌丝体近无色,细长卷曲缠结在体壁中直径1-5μm,多存于体壁或淡棕色半透明的结晶块②中气管壁碎片略弯曲或孤状,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丝,螺旋丝间有1-3条极细的波纹。③表皮组织表面具网格样皱缩纹理以及纹理突起形成的小尖突,有圆形毛窝,边缘黄色;刚毛黄色或黄棕色,表面光滑,壁稍厚。④未消化的桑叶组织中大多含划酸钙簇晶或钟乳体。此外,尚可见散在或埋于组织间的无色类结晶体。 【化学成份】白僵蚕含蛋白质、草酸铵,并含赖氨酸(lysine),亮氨酸(leu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等17种氨基酸,镁、钙、锌等28种元素,以及变态活性融激素、促脱皮甾酮和一种色素3-羟基犬尿素(3-hydroxy kynurenine),6-N-羟乙基腺嘌呤(6-N-hydroxy ethyl adenine)。白僵菌菌体含软白僵菌素(tenellin),白僵菌黄色素(bassianin),在培养中氮源顶替竭时,这种色素迅速积累。还含多种环缩醇酸肽类(cyclodepsipeptide)成分:白僵菌环四肽(bassianolide),白僵菌环三肽(beauverilide)A和B,白僵菌环缩醇酸肽(beauverolide)A、B、Ba、C、Ca、D、E、Ea、F、Fa、H、I、Ja、Ka;脂肪酸酰胺成分:棕榈酰胺(palmitamide),硬脂酰胺(stearamide);哌嗪-2-5-二酮(piperazine-2-5-dione)类成会:环(L-异亮氨酸-L-缬氨酸)二肽[cyclo(L-lle-L-Val)],环(L-异亮氨酸-L-异亮氨酸)二肽[cyclo(L-Ile-L-Ile)],环(L-丙氨酸-L-脯氨酸)二肽[cyclo(L-Ala-Pro)];类脂(lipid)成分,其中脂肪酸的组成主要是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以及少量的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此外,白僵菌至少能分泌三种水解酶即脂酶(lipase),蛋白酶(protease)和甲壳质酶(chitinase),能促进穿通受染幼虫表皮,还能合成溶纤维蛋白酶(fibrinolysin),并能利用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草酸铵(ammonium oxalate),枸橼酸铵(ammonium citrate),酒石酸铵(ammonium tartarate)作为氮源,但不能有效地利用无机氮化合物。白僵菌除感染家蚕外,还侵袭玉米螟(Pyrausta nubialis)、蜡蛾(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并从中分离出高相对 分子质量的昆虫毒素和环肽类昆虫毒素物质白僵菌素(beauverrician);还含甾体11α-羟基化酶系,用于合成类皮质激素(corti coids)。<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