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原豆蔻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ml/g);印尼白蔻仁不得少于4.0%(ml/g)。 【炮制】拣净杂质,筛去皮屑,打碎,或剥去果壳,取仁打碎用。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后下;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血燥者禁服。 【附方】三仁汤《温病条辨》;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白豆蔻汤《圣济总录》;沉香汤《圣济总录》;补和汤《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白豆蔻,主积冷气及伤冷吐逆,因寒反胃。暖能消物,故又主消谷;温能通行,故主下气。东垣用以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食,去白睛翳膜,散滞之功也。 2.《本草通玄》: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液,但当研细,待诸药煎好,乘沸点服尤妙。 3.《玉楸药解》:白豆蔻,清降肺胃,最驱膈上郁浊,极疗恶心呕哕.嚼之辛凉,清肃肺腑,郁烦应时开爽。古方谓其大热,甚不然也。 4.《医林纂要》:白豆蔻,辛热,温养命火,达中州而上浮膻中,泻肺散寒润澡。燥,清冷也。……辛润能泻清燥之邪,故主治寒疟,破滞解酒,止吐逆,和膻中,兼能温脾胃,化食,去冷积。 5.《本草求真》:白豆蔻,本与缩砂密一类,气味既同,功亦莫别,然此另有一种清爽妙气,上入肺经气分,而为肺家散气要药;其辛温香窜,流行三焦,温暖脾胃,而使寒湿膨胀、虚疟、吐逆、反胃、腹痛、并翳膜、目眦红筋等症悉除,不似缩砂密辛温香窜兼苦,功专和胃、醒脾、调中,而于肺、肾他部则止兼而及之也。 6.《本草求原》:按白豆蔻能和寒热之气,故升阳剂中,降收剂中,与寒热互用之剂,皆可用之。佐入血药又能通润二肠,使气行血自润,不论血寒血热,俱可于寒热方中少佐之,以行其升降。故海藏谓其理脾胃元气,补肺气,收脱气。 【摘录】《中华本草》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