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澄茄的作用主要由荜澄茄酸引起。荜澄茄素无重要生理作用。 家兔口服山鸡椒流浸膏1克/公斤,可使尿量及氯化物排泄量增加,而口服煎剂或流浸膏2克/公斤则无作用。 山鸡椒5%的水浸液,可杀灭淡色库蚊幼虫,其油剂或酊甘油涂擦于皮肤可避蚊。 山鸡椒体外直接观察及培养,对日本血吸虫有抑制作用,但体内试验无效。 六驳碱毒性很大,类似士的宁对脊髓的兴奋作用。 【炮制】 拣去杂质,摘去果柄,洗净,晒干。 【性味】 辛,温。 ①《海药本草》:味辛苦,微温,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③《本草撮要》:味辛,大热,有毒。 【归经】 入脾、肾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肾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太阳经气分。 ③《要药分剂》:入脾、胃、肾、膀胱四经。 【功能主治】 温暖脾肾,健胃消食。治食积气胀,脘腹冷痛,反胃呕吐,肠鸣泄泻,痢疾,痰癖。 ①《海药本草》:主心腹卒痛,霍乱吐泻,痰癖冷气。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并肾气膀胱冷。 ③《开宝本草》:主下气消食,皮肤风,心腹间气胀,令人能食。 ④《滇南本草》:泡酒吃,治面寒疼痛,暖腰膝,壮阳道,治阳痿。 ⑤《纲目》:暖脾胃,止呕吐哕逆。 ⑥《本草求原》:治反胃吐黑绿水。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淋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擦牙或搐鼻。 【注意】《本经逢原》:阴虚血分有热,发热咳嗽禁用。 【附方】 ①治脾胃虚满,寒气上攻于心,心腹刺痛,两胁作胀,头昏,四肢困倦,吐逆,发热,泄泻,饱闷:荜澄茄、高良姜、肉桂、丁香、厚朴(姜汁炒)、桔梗(去芦)、陈皮、三棱(泡醋炒)、甘草各一两五钱,香附(制)三两。为细末。每服四钱,姜三片,水一盏,煎七分,和渣服。(《扁鹊心书》荜澄茄散) ②治脾胃虚弱,胸膈不快,不进饮食:荜澄茄不拘多少。为细末,姜汁打神曲末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饭七十丸,食后淡姜汤下。(《济生方》荜澄茄丸) ③治中焦痞塞,气逆上攻,心腹疞痛:荜澄茄半两,良姜二两,神曲(炒)、青皮(去白)、官桂(去皮)各一两,阿魏半两(醋、面裹煨熟)。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宣明论方》荜澄茄丸) ④治伤寒呃噫日夜不定者:荜澄茄三分,高良姜三分。二物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六分,煎十余沸,入少许醋搅匀,和滓如茶,热呷。(《本草图经》) ⑤治噎食不纳:荜澄茄、白豆蔻等分。为末。干舐之。(《寿域神方》) ⑥治支气管哮喘:山鸡椒果实、胡颓子叶、地黄根(野生地)各五钱。水煎服。忌食酸、辣。 ⑦治中暑:山鸡椒果实一至二钱。水煎服。 ⑧治无名肿毒:山鸡椒鲜果实适量。捣烂外敷。(⑥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 ①《本草述钩元》:毕澄茄,疗肾气膀胱冷,少类于蜀椒;治阴逆下气塞,少类于吴萸,以温为补,洵属外伤于寒及内虚为寒之对药。至于温益脾胃,令人能食,其本在暖补肾与膀胱之气也。 ②《本草撮要》:毕澄茄,功专治膀胱冷气,得白豆蔻治噎食不纳,得高良姜治寒呃,得薄荷、荆芥治鼻塞不通,得毕拨为末擦牙,治齿浮热痛,若蜈蚣咬伤,毕澄茄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治疗阿米巴痢疾:将荜澄茄子连皮研细,装入胶囊中服。每次1克,隔2小时1次,每日4次,视病情轻重连服3~5日。如服后有胃肠道刺激反应者,可加入等量碳酸镁。治疗60例,其中42例治恬复查大便,结果38例未再发现阿米巴原虫,症状消失;4例无效。未复查大便的18例中,治后16例症状消失,2例无效。 【摘录】《*辞典》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