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开宝本草》《海药本草》:谨按《广志》云,(毕澄茄)生诸海,嫩胡椒也。青时就树采摘造之,有柄粗而蒂圆是也。古方偏用染发,不用治病也。 【拼音名】Bì Chénɡ Qié 【英文名】Mountain Spicy Tree Fruit, Fruit of Mountain Spicy Tree 【别名】澄茄、毗陵茄子、毕茄。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荜澄茄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cubeba L. 采收和储藏:在果实充分成长而未成熟仍呈青色时采收,连果枝摘下,晒干。干燥后摘下果实(每粒须连小柄)。 【原形态】荜澄茄 常绿攀援藤本,长约6m。叶互生,椭圆状卵形或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斜心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成单生的德状花序,长约10cm;花小,白色,无花被。核果球形,直径约5mm,黑褐色。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有引种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印度、西印度群岛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上部近圆球形,直径3-6mm。表面暗棕色至黑棕色,有网状皱纹,先端有一不甚明显的小突起柱头残迹;基部果皮延长,形成细直的假果柄,长3-7mm,直径约lmm,表面有纵皱纹。外果皮和中果皮稍柔软,内果皮薄而坚脆,内含未成熟种子1粒,黄棕色,富油质,有的皱缩干瘪。气强烈芳香,味苦以粒大、油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化学成份】荜澄茄果实含挥发油和多种木脂体,已分得:荜澄茄脂素(cubebin),荜澄茄酸 (cubebic acid),荜澄茄内酯(cubebinolide),荜澄茄脑(cubeben camPhor),荜澄茄烯(cadinene),双环倍半水芹烯(bicyclosesquiphellandrene),1-表双环倍半水芹烯(l-epibicyclosesquiphellandrene),左旋的扁柏内酯(hinokinin),左旋的克氏胡椒脂素(clusin),左旋的二氢荜澄茄脂素(dihydrocubebin),左旋的二氯克氏胡椒脂素(eihydro-clusin),左旋的荜澄茄脂素灵(cubebinin),左旋的荜澄茄脂酮(cubebinone),左旋的亚太因(yatein),左旋的异亚太因(isoystein),左旋的欧侧柏内酯三甲醚(di-O-nethylthujaplicatinmethylether),左旋的荜澄茄脂素灵内酯(cubebininolide),2-(3,4-亚甲二氧基苄基)-3-(3’,4’一二甲氧基苄基)-丁内酯[(ZR,3R)-2-(3,4-methylenedioxybenzyl)-3-(3’,4’-dimethoxybenzyl)-butyrolactone],柳叶玉兰脂素(magnosalin),高雄细辛脂素(heterotropan),2,4,5-三甲氧基苯甲醛(2,4,5-trimethoxyben-zaldehyde),a-及β-型的O-乙基荜澄茄脂素(O-ethylcubebin),5-甲氧基扁柏内酯(5-methoxyhinokinin),二氢荜澄茄脂素-4-乙酸酯(hemiariensin),胡椒环己烯酸(piperenol)A及B,长穗巴豆环氧素(crotepoxide),锡兰紫玉盘环己烯醇(zeylenol)。 【药理作用】 1.对平滑肌的作用:荜澄茄油能松弛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增加豚鼠离体肺灌流量,对豚鼠吸入致痉剂所致药物性哮喘有明显保护作用,对小鼠有祛痰作用,均以含柠檬醛部分比去醛部分作用强。另荜澄茄油中的香叶醇、芳樟醇、香茅醛、樟脑等成分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平喘作用。 2.抑菌作用:荜澄茄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1984年周勇等报道,荜澄茄挥发油为广谱抗真菌药物,其主要成份为柠檬醛。 其抗真菌作用有下列特点:2.1.抗真菌作用强。 2.2.广谱抗霉剂对9种一般霉菌及3种致病真菌均有抗菌效果。 2.3.为杀真菌作用,而不是抑菌作用。 2.4.毒性低根据荜澄茄挥发油半数致死量为3.25±0.2ml/kg,按生药计算相当65±4g/kg,与抗真菌有效剂量相比其毒性是很低的。1985年涂新义等报道,荜澄茄油及其4种提取物对9种霉菌菌株进行抑霉菌试验,结果表明有一定抑霉菌作用。<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