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栖息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以足丝固着于岩礁缝际或珊瑚礁内,且多固着于背风浪的岩石基部。 3.多栖息于水深20m左右的海区,在60m的深处也能采到。 4.生境和分布同合浦珠母贝。 5.生活于淡水泥底稍带沙质的河湖中。 6.生活于江河、湖泊的泥底,行动迟缓。 7.生活于江河湖沼泥底。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广西沿海,尤以北部湾较为常见,广西合浦产量最高。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及西沙群岛等沿海为育珠的良种之一。 3.分布于海南及西沙群岛为热带亚热带种。 4.生境与分布同合浦珠母贝。 5.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6.分布于全国各地。 7.分布于全国各地。 【化学成份】洞穴丽蚌、楔形丽蚌和猪耳蚌含锰、铁、镁、铜、锌等。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从蚌肉和蚌泪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抗小鼠腹水肝癌和艾氏腹水癌作用,瘤重抑制率为30%-59.2%;体外实验证明,该成分右以抑制肿瘤细胞的DNA聚合酶α。无齿蚌提取物以25mg/(kg·d)或50mg/(kg·d)剂量给荷瘤动物连续腹腔注射7天,对S180、Ehrlich癌、Lewis肺癌、B16黑色素瘤肪P388白血病有体内抗肿瘤作用;体外对L1210、P388、HeLa、S3等肿瘤细胞无直接细胞毒作用;该提取缔物能提高小鼠腹腔的作用,可加强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也能增加天然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2.毒性,从蚌肉及蚌泪中提出的有效成分给小鼠灌胃,其LD50为4.02-5.86g/kg。微生物致突变试验阴性。 【性味】味甘;咸;性寒 【归经】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滋阴;明目;解毒。主烦热;消渴;血崩;带下;痔瘘;目赤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90-150g。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附方】①治小儿胎毒、湿疹:鲜河蛤蜊一个。烧存性,研细。香油调涂患处。(《吉林中草药》)②治鼻疔:活河蛤蜊一个,冰片一分,硼砂二分。将硼砂和冰片研细,放入蛤蜊壳内。待死后,用水溶液滴入鼻内。(《吉林中草药》) 【各家论述】 1.《食疗本草》:主大热,解酒毒,止渴,去眼赤。 2.《本草拾遗》:主妇人劳损下血,明目,除湿,止消渴。 3.《日华子本草》:明目,止消渴,除烦解热毒,补妇人虚劳、下血,并痔瘘、血崩、带下。 4.《本草再新》:治肝热,肾衰,托斑疹,解痘毒,清凉止渴。 5.《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滋阴,养肝凉血,熄风解酒,明目定狂。 【摘录】《中华本草》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