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论述】 1.《纲目》:按王氏《博济方》治五积冷气攻心,变为五膈诸病,金锁丸中用黑三棱,注云即凫茈干者,则所谓消坚之说,盖本于此。 2.《本草新编》:乌芋,切片晒干,入药最消痞积,与鳖甲同用最佳,亦不耗人真气,近人未知入药,特表而出之。地栗有家种、野产之分,药用宜野产者为佳。然无野产,即拣家种之老者,切片连皮晒干用之,不特消痞积,更能辟瘴气也。或问,荸荠吴、越人喜啖,而吴、越人最多痞积,似乎荸荠非攻消品也,且其味甘甜带补性。不知荸荠独用则消肾气,有泻无补,与鳖甲、神曲、白术、茯苓、枳壳之类并投,则能健脾去积,有补兼攻,所以单食则无功,同用则有益。 3.《本草求真》:乌芋,止一水果,何书皆言力能破积攻坚、止血、治痢、住崩、擦疮、解毒发痘、清声醒酒,其效若是之多,盖以味甘性寒,则于在胸实热可除,而诸实胀满可消;力善下行,而诸血痢血毒可祛。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每患脚气。 4.《别录》:主消渴,痹热,热中,益气。 5.《日华子本草》:开胃下食。 6.《日用本草》:下五淋,泻胃热。 7.《滇南本草》:治腹中热痰,大肠下血。 8.《本草汇编》:疗五种膈气,消宿食,饭后宜食之。 9.《纲目》:主血痢、下血、血崩。 10.《本经逢原》:治酒客肺胃湿热,声音不清。 11.《北砚食规》:荸荠粉:清心,开翳。 12.《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脓血。 13. 孟诜: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黄。 【摘录】《中华本草》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