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 本品属剧毒药。小鼠急性实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25毫克/公斤;其内脏切片检查,无论急性或亚急性毒性试验,各脏器皆出现病变:心肌纤维浊肿明显(尤以亚急性试验为著);肝细胞浊肿、脂变;肺、脾郁血,并有小灶性出血;肾小管上皮浊肿。斑蝥素30毫克即可使人死亡。 斑蝥虽非临床常用内服药物,但因误服或制药时防护不慎从皮肤及口、鼻粘膜吸收而引起中毒者并不罕见。内服中毒剂量自1分至5钱不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在消化系主要有口、咽部烧灼感,恶心、呕吐或呕出血水样物、血丝、血块,腹部绞痛等剧烈反应,在泌尿系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和毒性肾炎症状。皮肤、粘膜吸收中毒者,局部常发生水泡或充血、灼痛等。大多数患者经及时而有效的救治,均可恢复;但亦有少数严重中毒患者因急性肾功能不全和全身循环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因此,临床应用和调制时,必须严加注意。 【炮制】 斑蝥:拣净杂质,除去足、翅。米斑蝥:将米置锅内加热,喷水少许至米粘贴锅上,俟烟冒出时,加入斑蝥,轻轻翻炒,取出,去净米粒,除去足、翅。(每斑蝥10斤,用米2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修事斑猫,用糯米、小麻子相拌同炒,待米黄黑、出,去麻子等,去两翅、足并头。以血余裹悬墙角上一夜用之,则毒去也。 ②《纲目》:用麸炒过,醋煮用之。 【性味】 辛,寒,有毒。 【归经】 入大肠、小肠、肝、肾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阳明、手太阳经。 ②《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③《会约医镜》:入肺、脾二经。 ④《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 攻毒,逐瘀。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②《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 ③《药性论》:治瘰疬,通利水道。 ④《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 ⑤《纲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轻粉毒。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敷贴、发泡,或酒、醋浸涂。内服:炒炙研末,1~2厘,或入丸、散。 【注意】 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马刀为使。畏巴豆、丹参、空青。恶肤青。 ②《日华子本草》:恶豆花。入药除翼、足,熟炒用,生即吐泻人。 ③《本草衍义》:妊身人不可服,为能溃人肉。治淋药多用,极苦人,尤宜斟酌。 ④《纲目》:恶甘草。 【附方】 ①治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斑蝥为末,以蒜捣膏,和水一豆许贴之,少顷脓出,即去药。(《仁斋直指方》) ②治疔肿:斑猫一枚,捻破,然后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封上。(《备急方》) ③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斑猫半两,微炒为末,蜜调敷之。(《外台秘要方》) ④治牛皮癣:斑蝥一个,甘遂一钱。共研细末,以醋调和,日擦数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颜面神经麻痹:斑蝥一个。研细,水调贴颊上,向左歪斜贴右侧,向右歪斜贴左侧。起泡即取去。(《山东中草药手册》) ⑥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斑蝥适量。研末,取少许放清膏药中心,如是扁桃体炎贴患侧颈外压痛处,如是咽、喉炎贴两侧人迎穴,待皮肤起泡(约三至四小时),即可揭去。起泡处用酒精消毒,再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放出液体,涂上红汞,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河北中药手册》) ⑦治疟疾:斑蝥七只,麻黄、雄精各一钱二分,朱砂半钱。共研细末,每次用一至三分,调放在膏药上,贴头颈项第二骨节处。(《浙江中医杂志》(7):39,1959) ⑧治剧烈头痛:斑蝥(去头、足)三至五个。研末布包,贴痛处。起泡后.用针刺破。使水流出。(江西《草药手册》) ⑨治疣痣黑子:斑蝥三个,人言少许。以糯米五饯,炒黄去米,入蒜一个,捣烂点之。(《纲目》)<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

豫ICP备20003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