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对碳性粒廓清速率的影响取雄性ICR小鼠,山茱萸及环磷酰胺的给药剂量及方式同上。末次给药后24h,按文献方法计算小鼠的廓清指数(K)及校正廓清指数(a)。结果不同剂量的山茱萸组K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3.3对小鼠血清抗体的影响3.3.1对溶血素抗体的影响 雄性NIH小鼠,给药组于绵羊红细胞(SRBC)致敏前第2d始,连续5dig山茱萸5.10g/kg,阳性对照组ip环磷酰胺25mg/kg,每次给药后24h,按比色法测定并计算样本的HC50。由表6可见,山茱萸10g/kg明显升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含量,山茱萸5g/kg作用不显着。 3.3.2对抗体IgG含量的影响 BALB/C小鼠,雌雄兼用,山茱萸的给药剂量同上,阳性对照组于实验组给药d4开始,连续2dip环磷酰胺100mg/kg。末次给药后24h,小鼠眼眶采血,分离血清,按琼脂单向扩散法测IgG含量,IgG含量,以沉淀环直径表示。不同剂量山茱萸匀能显着升高小鼠血清IgG含量。 3.4对SRBC所致迟发型足垫反应的影响 取雄性昆明种小鼠,实验组于SRBC致敏前1d给药,山茱萸的给药剂量及方式同3,末次给药后lh抗原攻击,24h后测小鼠左右足垫的厚度差及重量差,结果山茱萸5,10g/kg均抑制SRBC所致小鼠迟发型足垫肿胀。 3.5对DNCB所致接触性皮炎的影响3.5.1攻击前给药对接触性皮炎的影响 取雌性NIH鼠,实验组于DNCB致敏后d6开始,连续5dig山茱萸10,20d/kg,末次给药后6h,以DNCB涂于小鼠右耳进行攻击,16h后剪下两耳,以直径9mm打孔器打下耳片,以右耳的增重表示接触性皮炎的程度,结果不同剂量山茱萸对小鼠的耳廓肿胀均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 3.5.2攻击后给药对接触性皮炎的影响 雄性NIH小鼠56只,随机分为7组,实验方法同文献,于DNCB致敏后dl0,给药组于抗原攻击后不同时间ig山茱萸20g/kg。山茱萸于攻击后3-15小时给药均能明显抑制DNCB所致小鼠接触性皮炎。 山茱萸总甙体内外用药,对小鼠均为免疫抑制作用;熊果酸体外试验能杀死培养的小鼠淋巴细胞,使失去淋转,IL-2生成和LAK细胞产生的能力,但如腹腔注射熊果酸,对小鼠的上述指标均明显提高。 4.抗休克作用4.1对颈动脉血压的影响 取1.5-3.5kg健康家兔,雌雄不拘,随机分为二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在2%普鲁卡因局麻下行颈动脉剥离,插管,接Rm-600型四导生理记录仪,耳静脉注射312u/(m1,kg)肝素。然后开始股动脉缓慢放血,使血压降到50mmHg以下。由于家兔的代偿机能,停止放血后血压可自动回升。若回升较高时,则再次放血,使血压维持在60mmHg以下,持续lh,并记录休克期各项观察指标数值,然后甲组给1g/ml山茱萸注射液颈部皮下浅静脉点滴,给药速度为36滴/min;乙组给等量生理盐水静脉点滴。山茱萸注射液pH为7.68,生理盐水pH为7.5。30分钟后再取标本,并记录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数值,终止观察。实验结果发现:甲组由休克期平均49.73±7.25mmHg上升为87.64±7.13mmHg,上升幅度为39.43±9.97mmHg;乙组由休克期平均55.46±8.57mmHg上升为68.61±17.6mmHg,上升幅度为13.15±12.12mmHg。两组有显着差异,t=61.8,P<0.001。 4.2对血压心搏波振幅的影响 上述实验的甲组由休克期平均1.42±0.7mm增大为4.03±1.11mm,增大幅度为2.61±0.72mm;乙组由体克期平均1.88±0.9mm增大至2.35±0.87mm,增大幅度为0.57±0.93mm。两组有显着差异,t=5.36,P<0.001。 5.抑制炎症反应作用5.1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阳性对照组每日ig阿斯匹林50mg/kg;给药组每日ig山茱萸5,10g/kg(水煎剂含生药1g/ml),连续5d;空白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的水,末次给药后lh,各鼠尾iv0.5%Evans蓝5ml/kg,5min后ip0.7%醋酸10ml/kg,间隔30min后将小鼠放血处死,用蒸馏水多次冲洗腹腔,收集冲洗液并稀释至10ml放置lh,用751型分光光度计610nm处比色,由Evans蓝吸收的标准曲线染料渗出量,结果对照组、阿斯匹林组、山茱萸5.10g/kg组染料渗出量(ug/ml)分别为91±1.6,4.9±2.5(P<0.01),5.3±2.0(P<0.01),5.5±2.8(P<0.01)(x±S,n=10)。可见不同剂量山茱萸对醋酸引起的大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