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药资讯网-百草资讯网! www.baicaozixun.com百草资讯网APP

百草资讯-中药材-中药大全-中药偏方-中医中药房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药大全 >

益母草(5)

时间:1970-01-01 08:0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各家论述】 1.《纲目》: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若治手足撅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妇人经脉,则单用竞蔚于为良。若治肿毒店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请病,则宜并用为良。盖其根、茎、花


【各家论述】
1.《纲目》: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若治手足撅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妇人经脉,则单用竞蔚于为良。若治肿毒店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请病,则宜并用为良。盖其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其子则行中有补故也。
2.《本草汇言》: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疯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妇久临产之时,气有不顺,而迫血妄行,或逆于上,或崩于下,或横生不顺,或子死腹中,或胞衣不落,或恶露攻心,血胀血晕,或沥浆难生,暇涩不下,或呕逆恶心,烦乱眩晕,是皆临产危急之症,惟益母草统能治之。又疮肿科以之消诸毒,解疗HP痈疽,以功能行血而解毒也。眼目科以之治血贸瞳人,及头风眼病,以功能行血而去风也。 习俗以益母草有益于妇人,专一血分,故屡用之。然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经,消滚逐滞甚捷,观其治疗肿痈疽,眼目血障,则行血活血可知矣。产后诸疾,因血滞气脉不和者,用之相宜,若执益母之名,施于胎前之证,血虚形怯,营阴不足者,肝虚血少,瞳人散大者,血脱血崩,阳竭阴定者,概而与之,未尝不取咎也。
3.《本草正》:益母草,性滑而利,善调女人胎产诸证.故有益母之号。然不得以其益母之名,谓妇人所必用也。盖用其滑利之性则可,求其补益之功则未也。《本草》言其久服益精轻身,诚不足信。此外如退浮肿,下水气及打扑疯血,通大小便之类,皆以其能利也。
4.《本经逢原》:丹方以益母之嫩叶阴干,拌童便、陈酒,九蒸九晒,入四物汤料为丸,治产后诺证。但功专行血,故崩漏下血,若脾胃不实,大肠不固者勿用,为其性下行也。近世治番痧腹痛呕逆,用以浓煎,少加生蜜,放温憋试有效,取其能散恶血也。
5.《本草求真》:益母草,消水行血,去疯生新,调经解毒,为胎前胎后要剂。是以无胎而见血淋、血闭、血崩,带下血痛,既胎而见胎漏,临产而见产难,已产而见血晕,疗痈、乳肿等症,服此皆能去瘀生新。盖味李则于风可散,血可活,味苦则于疯可消,结可除,加以气寒,则于热可疗,并能临症酌施,则于母自有益耳。
6.《本草正义》:益母,虽非大温大热之药,而气烈味苦,究是温燥队中之物,观于产后连服二、三日,必口燥嗌干,尤其确据,故宜于寒令寒体,而不宜于暑令热体。乃吾乡视为产后必用之物,虽酷暑炎天,亦必常备,加以畏其苦燥,恒以沙糖浓调,若在三伏时令,新产虚体,多服此浊腻苦燥之药,耗血恋邪,蛮生不测,更可虑也。

【临床应用】
1.治疗急性肾小球性肾炎:取干益母草(全草)3-4两,或鲜草6-8两力口水700ml,文火煎至300ml,分2-3次温服。小儿酌减。同时结合常规处理,如禁盐、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脑病征象者辅以5O绍葡萄糖溶液静庄,有炎症感染者兼用抗菌素等。观察80例,均治愈。治愈日期最快5天,最长者36天。愈后随访半年至5年,末见复发病例。另有报告治疗急性肾炎女例,经6-26天亦完全治愈;慢性9例结合温补脾肾的中药治疗,亦取得不同程度效果。实践证明,益母草利尿消肿作用显着,对急性肾炎的疗效较满意。
2.用于产褥期:益母草煎剂或益母草膏有收缩子宫作用,与麦角流浸膏相比,从产褥期子宫底下降水平及恶露情况来看,其作用基本相同。益母草制剂收缩子宫的作用发生很慢,服药后 l小时宫缩力加强者占16.4%,服药后2小时宫缩加强者占25%。煎剂是用干益母草1斤,加水煎成100ml,日服3次,每次20ml,产后连服3日;益母草膏(新鲜益母草1斤加糖4两收冒)每日约服1.3两。
3.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取益母草全草干品4两,加水1000ml,暴火煎30分钟取头计;药渣再加水500-700ml,煎30分钟。两次煎液混合,分早晚两次空腹服。一般15天左右见效。治疗2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摘录】《中华本草》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高考季助考安神借助中药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在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考生很容易出现考前综合征,主要表现...

  • 养心安神白醋蛋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心气虚心血不足的心悸,失眠等症。 配方:陈白醋1.5克,鸡蛋1个...

  • 山枣

    山枣 【别名】五眼果、山枣、人面子、山枣子 【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漆树科...

  • 佛指甲

    佛指甲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 【药材名】佛指...

  • 天仙子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

  • 白茯苓

    白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ehw.)Wolf干燥菌核的白色部分;或趁鲜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