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药资讯网-百草资讯网! www.baicaozixun.com百草资讯网APP

百草资讯-中药材-中药大全-中药偏方-中医中药房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药大全 >

泽泻(2)

时间:1970-01-01 08:0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炮制】 泽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盐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晾干。(每泽泻片100斤,


【炮制】
泽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盐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晾干。(每泽泻片100斤,用盐二斤八荫,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性味】
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咸,无毒。
⑨《药性论》:味苦。
④《医学启源》:气平,味甘。
⑤《本草蒙筌》:甘酸,气寒。

【归经】
入肾、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
②《本草衍义补L遗》:入足太阳、少阴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膀胱、肾、三焦、小肠四经。
④《本草经巯》:入肾、脾。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1)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
(2)清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诸证。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③《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
④《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
⑤《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
⑥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⑦《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注意】
肾虚精滑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海蛤、文蛤。
②《别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
⑤《医学入门》:凡淋、渴,水肿,肾虚所致者,不可用。
④《本草经疏》: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侯,法咸忌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附方】
①治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半两。上为细末,煎服三钱,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素问病机保命集》白术散)
②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金匮要略》泽泻汤)
③治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头晕引饮: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水-盏,姜五片,灯心十茎,煎八分,温服。(《纲目》三白散)
④治妊娠遍身浮肿,上气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泽泻,桑白皮(炒)、槟榔、赤茯苓各五分。姜水煎服。(《妇人良方》泽泻散)
⑤治湿热黄疸,面目身黄:茵陈、泽泻各一两,滑石三钱。水煎服。(《千金方》)
⑥治寒湿脚气,有寒热者:泽泻、木瓜、柴胡、苍术、猪苓,木通、萆薢各五钱。水煎服。(《外科正宗》)
⑦治小儿齁蛤,膈上壅热,涎潮:泽泻一分,蝉衣(全者)二十一个,黄明胶(手掌大一片,炙令焦)。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米汤调下,日进二服,未愈再服。(《宣明论方》,泽泻散)
⑧治酒风,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素问》)
⑨治风虚多汗,恶风寒颤:泽泻、防风(去皮)、牡蛎(煅赤)、苍术(米泔浸,去皮,炒)各一两,桂(去租皮)三分。上五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粥饮调下,不计时。(《圣济总录》泽泻散)
⑩治肾脏风生疮:泽泻、皂荚,水煮烂,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以温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⑾治虚劳膀胱气滞,腰中重,小便淋:泽泻一两,牡丹三分,桂心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锉),榆白皮三分(锉),白术三分,赤茯苓一两,木通一两(锉)。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圣惠方》泽泻散)<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高考季助考安神借助中药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在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考生很容易出现考前综合征,主要表现...

  • 养心安神白醋蛋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心气虚心血不足的心悸,失眠等症。 配方:陈白醋1.5克,鸡蛋1个...

  • 山枣

    山枣 【别名】五眼果、山枣、人面子、山枣子 【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漆树科...

  • 佛指甲

    佛指甲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 【药材名】佛指...

  • 天仙子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

  • 白茯苓

    白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ehw.)Wolf干燥菌核的白色部分;或趁鲜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