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生津止渴。主脾虚泄痢;胸腹胀满;消渴;小便频数;痰喘;疮瘘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食;烧存性研末,每次3-6g。 【注意】有痼疾者慎服。 【附方】①治消渴饮水无度,小便多,口干渴: 雉一只。细切,和盐、鼓作羹食。②治消渴舌焦口干,小便数: 野鸡一只。以五味煮令极熟,服二升半已来,去肉取汁,渴饮之。 肉亦可食。③治脾胃气虚下痢,日夜不止,肠滑不下食: 野鸡一只。如食法,细切,着橘皮、椒、葱、盐、酱调和作馄饨,熟煮,空心食下。④治产后下痢,腰腹痛: 野鸡一只。作馄饨食。(选方出《食医心镜》) 【各家论述】 1.《别录》:主补中,益气力,止泄利,除蚁瘘。 2.《唐本草》:主诸瘘疮。 3.崔禹锡《食经》:主行步汲汲然,益肝气,明日,治癣诸浅疮。 4.《饮膳正要》:入五味如常按作羹膳食之,治消褐口干,小便频数。 5.《医学入门》:治痰气上喘。 6.《医林纂要》:温中补虚,益肝,和血。 【摘录】《中华本草》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