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品汇精要》 【拼音名】Zhānɡ Nǎo 【别名】韶脑(《神效方》),潮脑(《品汇精要》),脑子(《本经逢原》),油脑、树脑(《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根、干、枝、叶,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樟木条。 【生境分布】主产台湾、贵州、广西、福建、江西、四川。此外,广东、浙江、安徽、云南、湖南等地亦产。 【制法】一般在9~12月砍伐老树,取其树根、树干、树枝,锯劈成碎片(树叶亦可用),置蒸馏器中进行蒸馏,樟木中含有的樟脑及挥发油随水蒸气馏出,冷却后,即得粗制樟脑。粗制樟脑再经升华精制,即得精制樟脑粉。将此樟脑粉入模型中压榨,则成透明的樟脑块。宜密闭瓷器中,放干燥处。本品以生长50年以上的老树,产量最丰;幼嫩枝叶,含脑少,产量低。 【性状】 纯品为雪白的结晶性粉末,或无色透明的硬块。粗制品略带黄色,有光亮。在常温中容易挥发,点火能发出多烟而有光的火焰,气芳香浓烈刺鼻,味初辛辣,后清凉。以洁白、纯净、透明、干爽无杂质者为佳。 以台湾产量最大,质量亦佳,称为台冰。 【药理作用】 ①局部作用 樟脑涂于皮肤有温和的刺激及防腐作用。用力涂擦有发赤作用;轻涂则类似薄荷。有清凉感,此巧由于刺激冷觉感受器的作用。它还有轻度的局部麻醉作用。对于胃肠道粘膜,樟脑有刺激作用,使胃部感到温暖及舒适,大量则能产生恶心及呕吐。临床上用樟脑擦剂有镇痛、止痒作用。口服有驱风作用以及轻微的祛痰作用。 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樟脑的全身作用主要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于高级中枢尤为显著,大量作用于大脑皮层运动区及脑干,引起癫痫样惊厥。一般剂量的樟脑对呼吸无明显作用,在极度抑制情况下,可看到一些呼吸的兴奋,主要是由于皮下注射时刺激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性兴奋。 ③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樟脑制剂曾一度广泛应用为强心药,但各家报告结果很不一致,迄无定论。它无洋地黄或肾上腺素样作用。对正常心肌无作用,高浓度反抑制之。在离体心脏上,只有在造成衰竭时,方见有兴奋作用。对血管运动中枢,只有在其机能极度低下时,方见有兴奋作用,内脏血管收缩而皮肤血管舒张,血压上升。故认为对循环性虚脱或急性心功能衰竭者有效;但也有人对其疗效持怀疑或否定态度。有人报告,樟脑在动物体内的一个水溶性代谢产物-氧化樟脑,具有明显的强心、升压和兴奋呼吸的作用,商品名维他康复。 ④体内过程 樟脑经粘膜、皮下、肌肉皆易吸收。口服吸收也快。在肝中解毒颇迅速,氧化成樟脑醇,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由尿中排出。 【毒性】误服樟脑制剂可引起中毒。内服0.5~1.0克可引起眩晕、头痛、温热感,乃至兴奋、谵妄等。2.0克以上在一暂时性的镇静状态后,即引起人脑皮层的兴奋,导致癫痫样痉挛,最后可由于呼吸衰竭乃至死亡。内服7~15克或肌肉注射4克,可致命。中毒之治疗方法一般为对症治疗,因其在体内解毒快,故常可救活。 【性味】 辛,热。 ①《品汇精要》:味苦辛,温,有小毒。 ②《纲目》:辛,热,无毒。 【归经】 ①《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 通窍,杀虫,止痛,辟秽。治心腹胀痛,脚气,疮疡疥癣,牙痛,跌打损伤。 ①《普济方》:作膏治诸恶疮及打扑损伤,风湿脚气等疾。 ②《品汇精要》:主杀虫,除疥癣,疗汤火疮,敌秽气。 ③《纲目》:通关窍、利滞气,治邪气,霍乱,心腹痛,寒湿脚气,疥癣,风瘙,龋齿,杀虫,着鞋中去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入散剂,2~5厘;或以酒溶化。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气虚者忌服。 【附方】 ①治痧秽腹痛:㈠樟脑一分,净没药二分,明乳香三分。研匀,茶调服三厘。(《本草正义》)㈡精制樟脑10克,白兰地或高梁酒50毫升。浸一天,溶解后,每次服1毫升。(《现代实用中药》)<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