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纲目》 【拼音名】Kǔ Hú Lú Zǐ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种子。秋后采取成熟果实,剖取种子,晒干。 【性味】《纲目》: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治水肿,小便不通,鼻塞,鼻息,龋齿,聤耳。 ①《纲目》:治痈疽恶疮,疥癣,龋齿有虫匿者。 ②《本草求真》:治诸般齿病或目翳、鼻塞。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煮汁涂、煎水含漱或研末点涂。 【附方】 ①治大腹水肿:苦壶卢子二两(微炒),捣细罗为散。以粥饮调下二钱。 ②治小便不通:蝼蛄三枚(微炒),苦壶卢子三十粒(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冷水调下一钱。 ③治鼻塞,眼昏头疼,胸闷:苦壶卢子一两,以童子小便一中盏浸之,夏一日,冬七日。取汁少许,滴入鼻中。(脑泻散) ④治鼻内息肉:苦壶卢子,苦丁香等分。入麝香少许,为末。纸拈点之。 ⑤治龋齿疼痛:苦壶卢子半斤,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含漱口,吐之。茎叶亦可用。 ⑥治齿匿口臭:苦壶卢孑,为末,蜜丸,半枣大。每旦漱口了,含一丸,仍涂齿斯上,涎出,吐去。 ⑦治聤耳出脓:干苦壶卢子一分,黄连半钱。为末。以绵先缴净,吹入半字,日二次。(选方出《圣惠方》) 【摘录】《*辞典》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