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本草经百种录》: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但黄连似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腑小肠之火为多,则以黄连之气味清,而苦参之气味浊也。按补中二字,亦取其苦以燥脾之义也。 ③《本草正义》: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然毒风恶癞,非此不除,今人但以为洗疮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废食耳。 【临床应用】 ①治疗细菌性痢疾 ㈠口服法:50%浓煎剂,每次20~30毫升,日服3次。或用苦参2两,加水400毫升煎成200毫升,每日2次分服,7~10天为一疗程。亦可用含生药0.5克的片剂,每次2~4片,日服4次。㈡注射法:50%注射液肌肉注射2~4毫升,早晚各1次;静脉点滴4~8毫升,加10%葡萄糖液500毫升稀释。常用作口服煎剂的辅助治疗。㈢灌肠法:50%煎剂100毫升(内加0.25%普鲁卡因10~20毫升),每晚一次保留灌肠,7~10天为一疗程。用于口服煎剂后症状好转而肠道病理改变恢复不明显的病例。㈣敷脐法:用苦参粉8~10克,以温水调成稠糊状,做饼敷脐部,盖以油纸或纱布,用绷带固定。每日1~2次。据数百例临床观察,口服煎剂或外用敷脐治疗急性菌痢的治愈率均在85%以上。平均治愈日数在1周左右,尤以临床症状改善较快。煎液对慢性迁延性菌痢,特别是胃肠功能紊乱型效果也较好。苦参敷脐后,患者腹部有发热感,肠蠕动稍增强,排气通顺,腹痛、便次及里急后重逐渐减轻,同时出现多尿现象。由此推断,可能是药物刺激脐部穴位,通过穴位的神经反射,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胃肠血液循环,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从而发生疗效。也有认为其疗效的获得有两个环节:一是药物本身的作用,二是脐穴的作用。 ②治疗急性肠胃炎 每次用1.5钱煎服,每日2次;或用糖浆剂(每100毫升含生药1两),每次10~15毫升,日服2次;也可用胶囊剂,每次0.5克干粉,日服4次。一般服药1~2天治愈。 ③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除一般保肝治疗外,每日用苦参粉4克,装胶囊或制成丸剂分4次服。观察19例,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为12.6天,最短的3天;同时自觉症状亦有所改善;肝肿大及肝功能的恢复亦较快。 ④治疗小儿肺炎 用200%苦参注射液2毫升行肌肉注射,每日2次。有心力衰竭和暴喘、高热、惊厥及呼吸功能衰竭的病例,加用西药处理。根据129例(其中有47例合并静脉点滴广谱抗菌素1次)的观察结果,有效率在92%以上,临床治愈率为34.9%,平均住院天数为3.8天。有57.4%的患儿呼吸道感染症状减轻、肺部罗音减少,病情好转后即出院。无效病例为重症肺炎,或有合并症及脱水者。治疗过程中有两例于注射后5分钟发生过敏反应,分别表现为呼吸急促、面色青紫、四肢厥冷、心率增加和突然憋气、满头大汗、面色苍白、脉细弱至不能触及。 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等 用50%苦参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3毫升,每日2次,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结合膜炎、急性乳腺炎、牙周炎、外科感染和疖肿、肾盂肾炎、急性气管炎、急性淋巴结炎等10余种急性炎症性疾病220例,平均有效率在90%以上,治愈率在74%以上。此外,对结肠炎、胆囊炎、膀胱炎及其它炎症也有一定疗效。 ⑥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苦参、桔梗按7:3配合,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1钱,日服2次,10天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共治498例(均为50岁以上患者),治愈2例,显效112例,好转296例,无效88例。有效率为82.3%。副作用:有43例出现恶心呕吐,胃部灼热感及疼痛,腹泻腹胀;2例鼻咽发干,1例眼花。 ⑦治疗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口服浸膏制成的片剂或糖浆,成人每日按生药30克的剂量3次分服,小儿酌减,连服7日为一疗程。治疗100例,92例治愈。大多数于治疗后1~4日症状消失,粪便恢复正常,粪检阴转。部分病例随访3~9个月,除1例外,其余未见复发。如用25%苦参煎液行保留灌肠,成人每次100~200毫升,每日1次,连续5次,也有疗效,但不及口服为佳。少数病例服药后感恶心,个别手指发麻,均不影响继续治疗。<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