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山楂酒主治经来量少,紫黑有块,少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边可见紫黯瘀点,脉沉涩。月经过少又称“月经涩少”或“经行不爽”。是指行经时出血点滴,量少而不畅,一、二天即净的病症。主要病因为血虚、血寒、血瘀、血滞及痰湿,但以虚寒气滞...
海桐皮浸酒方治热毒风结成疽,肿痛行履不得。【来源】《圣济总录》 【配方】海桐皮(剉)、五加皮(剉)、独活(去芦头)、防风(去叉)、干蝎(炒)、杜仲(去粗皮切)、牛膝(去苗浸切焙)、薏苡仁炒)各一两,生干地黄(焙)三两。 【制法】上九味,粗捣筛...
虎骨杜仲酒主治中风偏枯,四肢不遂,筋脉挛急。【来源】《圣济总录》 【配方】虎胫骨(炙酥)、石斛、石楠叶、防风、当归、茵芋叶、杜仲(酒炒)、川牛膝(酒炒)、巴戟天(去心)各30克,酒2公斤。 【制法】将上药捣碎如麻豆大,白布袋盛,置于净器中,注酒...
红花酒主治温通经脉,活血。可用于妇女冲经虚寒、血瘀性痛经症。(验方) 【配方】红花100克,60度白酒400克。 【制法】把洁净的红花放入细口瓶内,加白酒浸泡一周,每日振摇一次。 【主治】温通经脉,活血。可用于妇女冲经虚寒、血瘀性痛经症。 【用法】每次...
海桐皮浸酒方主治风毒流入脚膝疼痛,行立不得。【来源】《太平圣惠方》 【配方】海桐皮、五加皮、独活、防风(去芦头)、干蝎(生用)、杜仲(去皱皮炙微黄)、酸枣仁(微炒)、桂心、侧子(炮裂去皮脐)、薏苡仁各一两,生干地黄三两。 【制法】上件药,剉如...
虎骨地黄酒主治肝虚劳损,关节疼痛,筋脉挛急。【来源】《圣济总录》 【配方】虎骨(酥炙)45克,干姜(炮)、川芎、地骨皮、白术、五加皮各30克,枳壳24克,丹参60克,熟地黄45克,清酒1.5公斤。 【制法】将上药粗捣碎,用生白布袋贮,置于净器中,酒浸4宿后...
恒山酒治疟方。【来源】《普济方》 【配方】恒山、鳖甲(醋炙去裙)各三分,虎头骨(炙)半两,豉(炒)半分,桃枝一握,柳枝一握,桃仁三七枚(去皮尖双仁炒),干枣三枚(去核),乌梅(炙)七枚。 【制法】上细,以酒一升,浸一宿,明日入生姜五片,煎取五...
海桐酒主治湿痹,手足痿,筋脉挛,肢节疼痛无力,不能行走。【来源】《普济方》 【配方】牛膝、海桐皮、五加皮、独活、防风、杜仲、枳壳各二两,生地黄二两半,白术一两,薏苡仁一两。 【制法】上口父咀,用生绢袋二个,两停盛药,以好酒一斗五升,亦分两瓷器...
虎骨当归酒主治腰脚寒冷痹痛。【来源】《太平圣惠方》 【配方】虎胫骨(炙酥黄)60克,制附子15克,当归35克,清酒1公斤。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用白布袋盛,置于净器中,注酒浸之,封口,春夏3日,秋冬7日即可取用。 【主治】腰脚寒冷痹痛。 【用法】每日...
茴桂酒主治经期延后,色暗红,量少,少腹冷痛,得热稍减,恶寒,面色青白、苔薄白,脉沉迟而紧。【来源】《百病饮食自疗》 【配方】小茴香30克,桂枝15克,白酒250克。 【制法】将上药用酒浸泡3-6天,即可饮用。 【主治】经期延后,色暗红,量少,少腹冷痛,...
经常眩晕的原因有哪些 缺铁 疲劳乏力是贫血的主要症状。由于身体缺铁,血红细胞减少,...
配方:丁香5粒,柿蒂5个,白酒100毫升。 制作方法:将丁香、柿蒂洗净,放入杯中,加入...
配方:人参10~30克,核桃仁30~50克,冬虫夏草10~30克,蛤蚧1对(去头足),白酒1500~2...
配方:天天果400克,千日红花200克。 制作方法:将上两种药物以60度白酒各2斤分别浸30...
配方:仙灵脾100克,陈橘皮15克,豆豉30克,连皮槟榔3枚,黑豆30克,肉桂30克,生姜3...
配方:制黄精2斤半,黄芪2斤,人参1两,莱菔子(炒)4两,五味子4两,陈皮1斤半,白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