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药资讯网-百草资讯网! www.baicaozixun.com百草资讯网APP

百草资讯-中药材-中药大全-中药偏方-中医中药房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药常识 > 药材研究 >

加入WTO以后新疆天然药物资源与开发发展对策(3)

时间:1970-01-01 08:0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维吾尔药也有较大发展,1998年卫生部部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收载维吾尔药材115种,制剂品种87个。维吾尔医医药机构和分支机构达多所,拥有病床600多张,生产维吾尔药的药厂有5家,产品影响较大的有:祛虫斑菊注射液、

维吾尔药也有较大发展,1998年卫生部部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收载维吾尔药材115种,制剂品种87个。维吾尔医医药机构和分支机构达多所,拥有病床600多张,生产维吾尔药的药厂有5家,产品影响较大的有:祛虫斑菊注射液、祖卡木颗粒剂、西帕依固龈液、爱维心口服液、复方卡力孜然擦剂、阿娜尔妇洁露等。新疆维吾尔药厂与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药厂,在生产规模上比较大,品种也比较多。如和田维吾尔药厂现有准字号药品4个,部颁品种29个,加上医院制剂147个品种,涉及13个剂型。
3对策与思路
3.1增大中药民族药的研发力度,变粗加工为深加工,增加市场占有率
我国已加入WTO,国外西药必会以质优、价廉或独具知识产权而角逐中国市场,特别是欧、美、德、日、英等国在化学药品、生物药品、海洋药物等方面的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上世纪西药对中药的冲击是巨大的,振兴中医药走出困境是上个世纪的话题,而今又一个世纪来临,中药到底能走多远。2l世纪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药作为天然药物,因作用缓和,具有适应多样性对维护健康和预防治疗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国中药药品国际市场的覆盖率仅为3%~5%,而批准有210个汉方药制剂的日本,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名医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料75%又由我国输入,但国际市场覆盖率已达到了80%,韩国占10%,相比之下拥有约4000种中药品种制剂的我国实在是太少了,而且我国出口的商品结构不理想,以卖原料为主的粗加工或加工成半成品附加值较低,2000年我国在出口比例中中药材出口占64.7%,中成药占15.3%,植物提取物占20%。新疆出口的中药材主要为甘草、条甘草、甘草片,植物提取物为甘草膏、甘草霜;麻黄主要为植物提取物的盐酸左旋麻黄素和盐酸右旋麻黄素,麻黄浸膏等;红花为出口原料,其提取物红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销量极为有限;马鹿茸及鹿茸主要销往韩国和东南亚等地。以麻黄素为例,新疆麻黄素主要出口美国,美国利用麻黄素开发的各类制剂几百种,经过再加工这些中药提取物的身价马上高涨10倍、20倍,入世后,制剂药的进口关税将由现在20%~24%降至5.5%~6.5%,国外药物将大量抢占中国市场,其冲击将是十分强烈的。
3.2增加对新药开发的支持力度,按GMP、GSP要求提高药品质量
新疆中药民族药的开发研究起步较晚,投资相对不足,技术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较高,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宣传力度不够,个别地方往往是以牺牲和破坏资源为代价,换取暂时的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和宏观指导,企业普遍存在着重产品、轻保护,重数量轻质量,老产品多、新产品少的问题。据资料,截止2001年度全国药品生产企业有6731家,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企业1001家,发GMP证书1256个,779家被取消生产资格,责令225家进行GMP改造,新疆已换发生产许可证46家,ll家药厂在整改中。
新疆药业集团2000年成立以来,率先加大生产企业技术改造,目前7个药品生产企业中,已有2个药厂车间达到GMP要求,雪莲风湿胶囊、雪莲葆春精、抗病毒药、维尔康等产品市场前景看好,集团所属企业的新特药民族药公司等2家已达到药品经营管理规范(GSP)要求。
3.3推进GAP和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是确保药品质量的先决条件
新疆药业集团近2年来在抓产品质量中从源头抓起,积极推进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GAP),目前甘草、麻黄等的GAP规范化种植已初见成效,在天山以南的和静县,以北的呼图壁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伊犁河流域的新源县等地开展了中药材规范化研究,一些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在雪莲、大芸种植培育中也取得了好的经验,用科技推进中药生产技术现代化是新疆乃至我国中药开发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3.4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
现代化的基础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相结合。只有改变药品生产与科研脱节科研与市场脱节的状况,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大对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投入,多方筹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增强企业的活力,进一步提高中药民族药生产工程化的水平。推进中药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品种产业化,加大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中药民族药优良品种的产地,规模化对开拓国际传统医药市场,加速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整产品结构,在原有的传统开发的基础上,应努力转向高科技产品为主导的市场开发,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应在资金普遍紧缺的情况下,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并结合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开展科技示范,科技创新,重点在资金、技改贴息上予以重点扶持和适当引导,使科技兴新、科技兴药常抓不懈。使得企业在优化产品结构中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发更多高技术含量的新品种新剂型,特别要结合实际支持能够开发一二类新药的企业,扶持帮助能够开发三五类药的中小型企业,企业应以科技作依托,市场为导向,经济作后盾,积极开发引进新产品,搞活经济搞好技术贮备,确保企业发展的后劲,要以拳头产品打市场,争创名优,创造效益。<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分隔线----------------------------